临沂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传统的城市空间规划路径研究,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及不断上升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转型是必然趋势。而信息化的应用,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以达成政府、企业和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并借助于信息化采集等先进手段进行实施,最终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
当下的信息技术已到了高速发展时期,如应用广泛的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及在一些特殊领域的专业视频设备技术、无线传感技术等等,这些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说现在的时代,就是“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为适应发展需要纷纷转型。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下,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路径研究,对有关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信息化将会以基础数据信息形式支持智慧国土空间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智慧国土空间的发展建设信息又必然采用信息化的处理技术。
1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分析
1.1数据驱动
数据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几年,伴随着移动功能、自动信息设备等技术的逐渐成熟,空间位置服务数据开始大量出现,构成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感知体系。数据的动态可获取性,对大众行为活动、公共服务等社会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很大程度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向以人为本的规则转变。此外,通过云计算、GIS等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整合了各种国土空间要素信息,对分布特征进行采集、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推动了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的创新及开发。运用新兴位置服务大数据具有多重优点,如,样本量庞大、尺度更加精确等,通过和已存在的城市数据相互融合,能够应用在智能体模型行为决策反映上,使其能够准确地对人地交互关系进行表达,最终达到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
1.2协同规划
协同规划平台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构成的,和其他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相互结合。通过基础数据、空间坐标等统一共享,为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信息服务,其中主要包含业务协同工具、多种数据资源等。协同规划平台分为多个功能体系,如资源信息管理、项目在线审批、基期数据处理等,多功能平台很大程度优化了部门业务的协同联动,完善了在线规划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利用空间信息数据为基数,通过GIS数据、BIM数据、物联网的相互贯通,构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能够实现对空间各个单元全方位的信息表达及分析,对国土空间规划给予全面支撑,为监督管理、协同编制等打下基础。
1.3智能模拟
空间规划属于研究人地关系的实践学科,不仅要跨越专业领域、行政界线,时空界线,甚至是规划、设计、运营智力的界线同样要跨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首先需掌握国土空间的演变,同时能够进行预测。而智能模拟指的是将局部行为和全局演变充分结合,对人地关系进行智能模拟,该方式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必然发展趋势。制定方向,客观分析个体如何发展,促使整个系统向着目标进行,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所适应的体系。例如,多智能体系统(MAS)的模拟特征就与国土空间智能模拟的需求基本符合,MAS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目前,已成为一种复杂系统分析及模拟的工具,对于国土空间来说,能够将空间要素(Agent)带入至模型,通过学习算法构造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型。根据MAS和学习算法的结合构建的城市开发边界精细模拟模型,通过量化和表征建设用地规模和其他因素的相关关系,对用地规模进行实时预测。利用人工智能协同交互模块,对决策期间的刚性及弹性边界进行模拟,即能够获取相应反馈机制。
1.4动态监测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监测系统的构建能够实时掌握规划运行情况,为相应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范围主要概括为审批、用地变化、目标指标等,通过获取指标数据来与目标值相对比,对规划实施期间所出现的问题偏差及时给予解决方案,通过往来数据的对比,对规划实施做出合理调整。还可以利用遥感等非接触的探测技术,对国土空间进行精确区分,通过长阶段性的动态监测,最终实现对国土空间的目标管控。
1.5定期评估
现阶段的国土空间规划评估,主要依赖长期监测数据库,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数据对国土空间建成环境评价的意义。因此,建议引入大数据进行定期评估,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依据。如利用网格人口数据和以往的规划数据相结合,采取互联网信息技术,按照动态人口分布,对文教体卫设施的分布格局进行评估。
2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的分析
2.1总体框架
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中,应当秉承人性化的原则,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相关国土资源规划的数据进行全方位整合和处理,首先要兼顾生态的利益,这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的主要基础,要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所制定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方案不要损坏周边的生态环境,并且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周边生态环境以及相关资源的承载力,科学合理地进行国土空间的规划,在进行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要对一些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如发现某处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就要对这一生态系统进行有效地维护和建设。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可以秉承着分区管理的思路,这样才能保证所开发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和保护。其次,在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还强调以人为本,在国土空间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所规划地区的位置以及人们的日常活动,对相关数据进行全方位整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还符合这一地区的空间特征以及表现。在进行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当利用网络听取这一区域内人们的意见,不断地提高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以及公开透明性。
2.2技术要求
在信息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需要依托信息技术为主来进行国土资源的规划,首先应当将信息技术的手段融入整个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利用当前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影像技术,全面了解这一区域内土地的功能,以及以往的利用现状。全面收集有关这一区域内国土资源的规划数据,并且利用网络来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监管,在利用遥感设备时,可以通过穿戴设备、手机的指令来获取相关的数据或者感知相关的数据,根据人们的日常活动等多个维度对国土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人们的行动轨迹数据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及评估。在对数据进行评估时,需要充分利用遥感技术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全方位整合,除一些基础数据之外,还应当结合该地区的目标以及国土规划的特色,构建较为完善的监管平台,从而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结语
在信息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中,一定要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支撑,全面搜集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相关数据,并且实现两者的高度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整个国土空间规划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国土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生态性。
参考文献:
[1]甄峰,张姗琪,秦萧,等. 从信息化赋能到综合赋能: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J]. 自然资源学报,2019(10).
[2]孔宇,甄峰,李兆中,等. 智能技术辅助的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186-2199.
[3]叶梦,孙建华. 浅谈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大数据应用[J]. 浙江国土资源,2019,(0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