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水资源短缺与自然洪涝灾害的加剧,人们逐渐开始重视起城市节水与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问题,基于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出发,本文将对雨水利用进行探讨,通过“海绵生态城市”对雨水的吸收和滞留,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及最大化利用,希望能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海绵城市;城市节水;规划利用
近年来我国多地频发自然洪涝灾害,加上人们对水源问题的忽视,城市水资源的危害也随之而来,对于洪涝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而是直接通过排水系统流走,没有进行有效的节水规划[1]。而城市的排水系统大多属于陈旧老化的状态,遇到雨水堆积时,则容易形成城市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情况,而通过雨水的循环再利用,是近年来我国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利用雨水资源能够有效缓解城市水危机,对城市生态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而“生态海绵城市”的提出和建设,是基于对雨水资源更深层次的利用,以人和资源为优先建设目标,实现城市良性循环,而“生态海绵城市”的实现,对于雨水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
1.生态海绵城市的规划理念
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主要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在应对这些灾害时,城市系统能够像海绵一样达到吸水、排水、蓄水的有效运转,并能将储存的水进行再次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的作用。而要想形成这种有效的生态海绵规划,则要每个城市的相关部门在进行雨水排放的工作中,摒弃传统的排水模式,在实现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开创出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其实就是让雨水在排放过程中处于分的蓄留状态,最终实现雨水的有效利用。另外,生态海绵城市还要求在实行该规划的城市中,严格遵循雨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步改善并城市的生态发展。
2.雨水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现目前的生态环境中,水资源污染和水资源短缺是最为严重的情况之一,而雨水的收集和利用不但可以减轻洪涝灾害时城市的排水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双赢局面。城市建设中,应当将雨水的完整利用系统纳入规划之中,通过建立雨水利用系统,有效调节雨量高峰期时雨水的积压问题,带雨水期过去,再从系统中缓慢将水排出,从而减缓洪涝灾害的发生,也减轻城市排水的压力[2]。不仅如此,采用雨水循环系统,对雨水的渗透进行管理,让雨水能够直接渗透到地下,调节地下水的同时,还能增加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起到调节城市气候和湿度的问题。还有重要的意义在于,雨水经过屋顶、地面等物质后,其水质会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而通过城市雨水系统、绿化通道等沉淀之后,再排到河流中,便能对污染物质起到拦截和净化的作用,保障地表和地下水的循环交替使用,也对城市水资源起到一定的补给作用。
3.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点
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点可以通过6个动词进行归纳总结,这六个方面也是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措施,以下便是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的具体解释。
3.1渗
在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将自然的渗透放在第一位是关键,由于城市修建的特殊性,路面多是以不透水的硬化材质铺设而成,要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就需要加强城市的“渗透”理念,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效避免地表的径流,补充地下水的不足,从而改善城市的雨水渗透情况。
3.2滞
“滞”则是降低雨水的流速,在留住雨水的同时,降低其自然灾害。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对城市微地形的调节,让雨水汇集到一个地方,从而延缓雨水汇集速度。
3.3蓄
蓄水的举措很好理解,是指将雨水留下来,让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内涝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雨水没有得到良好的蓄积,短时间内汇集到同一个地方,则造成了内涝的灾害。
3.4净
“净”则是起到雨水净化的作用,通过土壤的渗透,植被、绿地系统等对雨水起到净化的作用,再回归到城市中,良性的循环利用大大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的压力,而过滤措施也能改善雨水污染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城市水环境。
3.5用
对自然雨水进行再次利用,同样是生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举措,不管是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还是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都应加强对雨水的循环再利用,以此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6排
利用城市发展和工程设施相结合,城市排水设施和天然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渠道与暗渠排水相结合,来达到雨水排放的基础操作[3]。排水系统在城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降水量大的时节,内涝带来的灾害影响。
4.实现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
在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主要依靠城市小区或者绿化用地来进行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不同城市的建设情况,以及城市的实际降水期和降水量进行规划,围绕生态城市的构建,充分利用雨水进行规划,在具体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4.1确保实现雨水利用规划理念
针对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城市总体的发展规划,进行更完善、全面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人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确保整个建设工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确保顺利实现雨水利用的规划理念。
4.2优化城市的硬件条件
在对城市雨水系统进行改建时,要注意结合并完善城市的硬件条件。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运用最多的便是钢筋水泥等硬质材料,这些材料十分坚固耐用,但在降水量大的时节,会造成一定的水源污染,对环境的建设起到破坏作用。要想解决暴雨天气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影响,需要从城市的硬件条件中进行改善,围绕海绵体的理念,思考对城市起到良性循环的方式,例如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等,同时,在进行海绵型城市的建设中,还要引进硬化透水铺装材料进行路面的装修改建,确保雨水能够顺利得到渗透到地下,并且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4.3做好城市的运营监管
在对城市水环境进行维护,减少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时,还需要做好雨水的保存计划,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做好城市的运营监管工作。相关部门要制定一定的措施,对雨水系统进行管控,同时,要做好对雨水利用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有序进行。除此之外,为了加深人们对雨水利用的认知,有关部门还应对节水节能的理念进行宣传督导,确保城市中每个人都能配合开展工作。
5.结语
通过对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雨水的利用和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的蓄水能力,以及生态环境良性的循环优势,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这项工作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部门和个人都应做到严格遵守并执行,在各部门共同的努力下,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认识到雨水利用的重要性,从而实现生态海绵城市雨水规划利用体系的完美构建,有效缓解水资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耿艳琼.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及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8,(11):8,10.
[2]杨瑞华.探究生态海绵城市基础下雨水利用规划的构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104.
[3]何冬英.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区域治理,2018,(18):16.
作者简介:卜桂平(1971-)女,汉族,工程师,主要从城市节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