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裂缝问题是房屋建筑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房屋建筑安全鉴定所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需要通过评估不同房屋建筑裂缝的危险性,来确定房屋建筑安全等级。裂缝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房屋居住者的居住体验,还会为房屋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中裂缝现象控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性控制措施,从而更好地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
关键词:房屋建筑;安全鉴定;裂缝现象;控制;
引言
裂缝是房屋质量问题中最常见与最主要的问题,不仅影响房屋的美观,还会影响到房屋的构造而严重加大后期的维护成本,也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房屋裂缝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1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中常见的裂缝现象分析
1.1房屋建筑受弯构件裂缝分析
在房屋建筑结构组成中,常见的受弯构件有混凝土梁、板,主要出现以下几种裂缝现象,一是垂直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由弯矩引起,在梁、板构件跨中底部比较常见,裂缝会不断向着梁、板侧面方向发展。二是斜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由剪力与弯矩共同作用引起,在梁底支座附近比较常见,裂缝一般从下部开始,并沿着45°方向,不断向跨中上方持续的扩大发展。与此同时,这种裂缝还经常出现在主次梁交接部位,通常主梁会受次梁集中应力的影响,出现斜裂缝问题。除此之外,如果房屋建筑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在混凝土圈梁、框架梁等结构部位,也会出现斜向裂缝,裂缝方向与地基不均匀沉降方向一致。三是顺筋裂缝:这种裂缝常见于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是由钢筋锈蚀、氧化铁膨胀所致,在梁下部侧面位置比较常见。
1.2受拉构件
如果轴心受拉构件荷载较小,混凝土将会很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特点是沿着正截面开始,且与钢筋拉力作用线相垂直,在不同裂缝之间,间隔距离近似相等。除此之外,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作为一种受拉构件,经常会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其中前者多出现在板底跨中或支座处,裂缝与板跨垂直,主要是由于超载、混凝土质量低下所引起。后者在板底或板面位置比较常见,通常是因为空心板板缝灌缝质量较差所致。
2建筑裂缝产生的原因
2.1沉降因素
建筑物由于本身具有非常高的质量,因此从施工过程开始,一直到竣工多年、几十年后,都会持续地发生沉降,即在重力的作用下,建筑物对地基产生压缩作用,导致建筑整体的高度略微下降。如果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地基没有夯实或者地基的含水率较高,都可能导致沉降的数值变大,当地基不规则、不均匀的时候,楼体各个部分的沉降量有所不同,导致了楼体内部出现向外的拉力,从而导致结构性裂缝的出现。而由于楼体长时间处于沉降过程中,内部会受到一定的应力,当房屋建筑工程结构存在裂缝的时候,在内部应力的作用下,裂缝会逐渐扩大,直至对内部的应力结构产生影响,此时一旦出现内部装修砸墙或者外部振动等情况,很可能会导致整栋建筑处于危险中,造成严重的后果。
2.2施工质量不符合规范产生裂缝
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最终的质量,如果施工过程中质量不符合标准,可能导致房屋裂缝的产生。建筑质量的把控主要是对建筑砌体材料强度的把控,而对建筑砌体材料的强度把控,既要砌体材料的长度符合标准,又要配料符合标准。当建筑砌体材料的长度不符合标准时,建筑施工完成后,建筑砌体的中间部位就会出现断裂的情况。当建筑砌体的长度达标时,还需要同时控制建筑原材料的强度,使之符合标准。如果不按照要求严格把关,就控制不了建筑砌体的强度,最终完工的建筑会因为原材料的强度不够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配料是影响其最终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把控好原材料制作中水、砂和水泥的合理比例。
如果砂的配比超标,则砂浆的强度较弱;如果水泥的配比超标,则砂浆的强度较大;如果水的比例超标,则砂浆的密度减少。这些都会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而且往往会因为砂浆的搅拌时间过长而导致未施工前就出现砂浆凝结,严重影响了建筑原材料的质量而导致施工后建筑裂缝的产生。
2.3温度因素
当下的房屋建筑结构主体材料为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热胀冷缩性质,当其内部温度出现极速变化的时候,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扩张或者收缩,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较高,伸缩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裂缝。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控制主要分为内部温度控制和外部温度控制,既要在施工过程中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外界的温差过大,也要防止建筑立面被强烈暴晒。
3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中裂缝现象的控制
3.1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现象控制
针对于房屋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现象控制,需要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便开始着手,在地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尤其是需要做好地基验槽工作,保证地基的强度。与此同时,在实际施工时,还要注重做好沉降缝的合理设置,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中,还应注重加强房屋建筑上部的刚度与整体性,强化墙体抗剪能力,更好的应对地基不均匀沉降。针对于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房屋建筑裂缝,需要及时进行矫正修复治理,比如采用钢管桩加梁法、桩底架梁托底法等进一步加固地基,减缓地基不均匀沉降。针对于房屋建筑裂缝,需要及时进行嵌补加固,防止裂缝对房屋建筑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3.2房屋结构设计引起的裂缝控制
针对于房屋结构设计引起的裂缝问题,除了在设计阶段提高认识,保证整体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之外,还应注重减轻结构负荷的强度,减少裂缝的出现。除此之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一些结构补强措施,增强结构的整体强度与稳定性。一是如果结构裂缝比较轻微,可以采用灌浆补强方法,一方面能够维持建筑整体美观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预防房屋建筑裂缝进一步扩大,通过选择合理的砂浆,做好裂缝的封堵,降低裂缝对房屋建筑安全的影响。二是若房屋建筑裂缝比较大,可以采用增设圈梁的方法,通过在房屋的一侧,在墙体之上增设钢筋混凝土圈梁,避免墙体裂缝影响整体建筑的稳定安全性,注意圈梁混凝土等级应为C20,每间隔2.5m,应设置有锚固件深入墙内,做好与墙体的连接,从而有效实现房屋建筑裂缝的控制,将裂缝问题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保护房屋建筑安全。
3.3其他措施
为了减少建筑房屋产生裂缝的情况,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好建筑材料的质量,做好建筑砌体的设计,同时在砂浆的制作过程中控制好水、砂与水泥的比例,增强砂浆的强度。对于高层房屋建筑,还可以在修筑的过程中,在外墙设置钢丝网以防止出现因为裂缝问题可能引起的墙面混凝土脱落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另外,可以设置隔热层,以减少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裂缝问题是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中一种常见的问题,该问题不仅会影响建筑整体美观性,同时还会为住户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在了解常见房屋裂缝现象以及发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减少裂缝对房屋安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健.房屋建筑安全鉴定中对裂缝现象的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5):189+192.
[2]李想.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05):37-38.
[3]邢磊.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94-195.
[4]杨文杰.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5):78.
[5]渠磊.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与防裂缝控制技术[J].居舍,201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