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郑淑玲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更高层次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福建省龙海市榜山中学  郑淑玲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不再是单纯地教学生数学知识,而是更高层次地教会学生学习,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力求为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策略
        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基础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形成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初中数学教育阶段,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培养核心素养要求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知识运用能力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经过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使中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核心素养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可以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课堂,引导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并自主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运用核心素养理念可以让中学生获得综合发展。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师不再一味关注中学生的成绩,而是让中学生学会学习,牢记知识并学以致用,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课堂导入
        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修养,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科学设计课堂导入,使核心素养理念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数学课学习上,从而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来。中学生在这样一个愉悦的初中数学教学氛围中,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力,遇到问题能够勤于思考,从而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三角形”教学之前,可以先对中学生进行提问,生活中见过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状的?然后引导中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接着寻找三角形具有什么特征?教师可以通过对初中生的提问培养初中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中学生,让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让中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通过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最终对数学学习有所感悟[2]。
        比如,在进行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先要求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然后设计折纸印墨迹活动,让中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张随意点上一块墨迹并对折,提出“对折线两边的墨迹形状是否一样大?为什么?两边的墨迹的位置与中间的折线又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导中学生思考分析,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研究,初步理解了对称轴及轴对称的定义。接着教师可以组织中学生们进行剪喜字活动,小组内学生通过互相帮助,进一步分析出轴对称图形的涵义,最后教师再引领中学生对课程加以练习,让中学生对轴对称等知识进行巩固。
        (三)开展数学习题训练
        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练习巩固等。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的最后,要积极带领中学生做好当堂课程的相关练习题,中学生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又一次复习,是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中学生在做完数学练习题后,教师要对中学生进行适当指导,让中学生学会反思解题过程,先引导中学生对解题步骤和结果进行检查,这个检查的过程,就是中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培养中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3]。初中数学题不像其他科目的题,虽然答案都是固定的,但是解题步骤却不一定相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经常遇到一道数学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出正确答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中学生思考,找出多种解题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中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初中数学题:有两个未知的连续奇数,他们相乘等于323,请问这两个奇数是多少?这样的一道数学题,其中包含了多种解题方法,并且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数学知识。一个中学生是这样解题的,设一个奇数是x,另一个奇数是x+2,设方程式x(x+2)=323,最后解出方程式,得出两个奇数答案分别是17、19和-17、-19。另一个中学生是这样解题的,他先将其中一个奇数设成x,另一个奇数设成323/x,然后方程式就设为x-323/x=2,最后解出方程式,得出的两个奇数答案依旧是17、19和-17、-19。此题还有多种解题方式,在此就不再一一展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初中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开展课堂导入、小组合作学习和数学习题训练等方式对初中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让中学生能够发挥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员国琪.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学周刊,2020(17):79-80.
[2]严弘.初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教育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16):41-42.
[3]颉忠贤.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