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中职生消极情绪调控训练与干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5期   作者:吴丽蓉
[导读]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如果爱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出现大部分时候起消极作用的消极情绪。

福建省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   吴丽蓉

摘要: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存在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如果爱的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容易出现大部分时候起消极作用的消极情绪。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来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会自我情绪调控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单亲  中职生  消极情绪 团体辅导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化,传统婚恋观的改变等等,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的数量越来越多。这部分孩子的身心发展问题也受到了很多关注。而中职生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大多因为学业成绩不佳才走上职校的道路,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受过挫折。因此,单亲的中职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他们的情绪问题,积极情绪在人的行为过程中一般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而消极情绪一般起到阻碍、抑制的作用。在消极情绪的作用下,学习效率大多下降,甚至辍学;还会使学生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中,产生心理问题。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依赖性和独立性的矛盾特点,因此,在情绪自我调节上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总觉得自己道理很懂,无需他人指导,但是当一些影响情绪的事件出现的时候,又很难妥善处理,这时候往往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到了自己,有必要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让单亲的中职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调节策略,进行情绪调控,做情绪的主人。
        二、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情绪特点
        杜威说过“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上各种病态的土壤”。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孩子在成长中较少获得情绪调节策略,更多体验消极情绪,对人际交往环境缺少安全感,常常感到压抑、烦躁、孤独,容易冲动,心理困扰无处排解,更易出现抑郁、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等不良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的吉卉在基于归因方式团体干预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实践和效果研究中发现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抑郁倾向显著高于正常家庭中职生。
        三、我校单亲家庭中职生的情绪现状以及情绪调节评估
        采用情绪量表和Gross 编制的情绪调节量表(ERQ)对我校单亲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情绪量表分为正向情绪和负向情绪,分值越高,所代表的情绪态度越明显。正向情绪即积极情绪,负向情绪即消极情绪.单亲中职生的正向情绪偏低,说明中职生的情绪态度积极性不高。负向情绪不高,说明中职生的消极不高。
       情绪调节量表(ERQ)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得分越高,说明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单亲中职生的认知重评略高,说明单亲中职生有认知重评能力。表达抑制略高,说明单亲中职生遇到事情时偏向于不表达。ERQ总分均值较高,说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上能够使用一些策略进行自我调节。
        四、被试的选择
        从我校单亲学生中挑选30个同学作为被试,其中17级7人,18级15人,19级8人,男生15人,女生15人.采用情绪量表和Gross 编制的情绪调节量表(ERQ)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
        五、采取的措施
        希望通过团体辅导训练提高单亲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掌握正确处理情绪状况的技术与方法,改善消极情绪状态,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水平。根据团辅动力学理论,同质性心理成长团辅训练是实施心理辅导与干预的有效方式。为此,我们设计一套提高单亲中职生情绪调节策略与能力的团体活动方案,采用活动课程的方式对他们进行训练。团辅方案围绕认知重评、行为训练等项目,设计了三个阶段八个单元活动。第一阶段建立团队,包括认识自我情绪觉察;第二阶段展开过程,包括情绪ABC理论、积极行为、处理冲突挫折以及亲子关系成长等单元;第三阶段结束,一路有你,收获成长。活动完成希望能达成培养单亲中职生使用科学合理的情绪应对方式增强自身身心健康的目标。活动结束进行对照检测,检验情绪调节对于学生情绪特点的效能。
        六、统计与结果
        1.前测情绪以及情绪调节评估
 
 
        前测的正向情绪偏低,说明情绪态度积极性不高。负向情绪不高,说明消极不高。
        前测的认知重评略高,说明单亲中职生有认知重评能力。表达抑制略高,说明他们遇到事情时偏向于不表达。ERQ总分均值较高,说明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上能够使用一些策略进行自我调节。
        2. 后测情绪以及情绪调节评估
  
 
        后测的正向情绪偏低,说明情绪态度积极性不高。负向情绪不高,说明消极不高。
        后测的认知重评略高,说明单亲中职生有认知重评能力。表达抑制略高,说明他们遇到事情时偏向于不表达。
        3.前后情绪以及情绪调节策略的配对T检验
    
 
    经过8个单元的团体辅导训练,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后测积极情绪有提高,消极情绪有所降低,说明学生的情绪有所改观,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认知重评有所提高,说明学生的认知方式有所调整,且P值为0.023,说明在0.05水平上有显著相关。学生的表达抑制变化不明显,说明学生仍然倾向于不表达.在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上有所增加,P值达到0.051,基本接近0.05水平显著差异。
        七、结果分析
        1.团辅训练前后情绪量表的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发现,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情况,前后都没有达到0.05水平的显著差异.但是积极情绪略有提高,可能是我们团辅营造的宽松氛围有起到一定的作用。
        2.团辅前后情绪调节策略量表的结果分析
由表3可以发现,认知重评策略达到了0.05水平的显著差异,说明我们团辅训练对学生的认知方式的调整有所促动,结合积极情绪有所提高的现象,我们应该可以认为团辅训练在改变学生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促进积极情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学生的表达情绪并没有多大改变,也许是团辅训练方案中引导学生表达的设计需要加强
        八、提高情绪调控能力的建议
        1.学校创设良好氛围,为学生创造条件
        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特点的决定因素,但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学校氛围的宽松程度都会影响学生的情绪起伏。因此,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宣扬团结友爱的同伴关系。学校层面组织相关活动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班级亦可通过主题班会、集体过元旦、集体过端午等形式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2.动员家长,家校联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配合,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一个不可或缺的阵地。因此,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否民主,家庭氛围是否宽松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家长也应该在创设家庭氛围的同时,关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积极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根据刘启刚的研究,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子女的谨慎性、宜人性、开放性、外向性的人格特征。
        3.合理表达,学会调适情绪
        (1)看到情绪,接纳情绪
        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接纳他,承认情绪是必然会发生的,允许他存在。
        (2)倾诉自己,做好沟通,表达情绪
        情绪表达有助纾解压力,增进彼此了解,避免产生和消除不必要的误会。比如,与好友产生误会了,无论事情起因如何以“对不起”开头并不丢人,再冷静地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与对方做沟通,相信误会很容易解除。再比如,自己遇到的烦恼事,不妨与他人如亲人、好友、学校的老师等信得过的人倾诉,有句话说得好,快乐分享出来,快乐就增加了;烦恼分享出来,烦恼就减半了,倾诉有助于纾解压力。
       (3)合理宣泄,调整自己
       宣泄有点像把垃圾往外倒的感觉,把心理的垃圾倒出来,心理自然会比较舒坦。比如,难过了,你可以哭一哭,找个没人的地方哭一哭,也可以找亲人、好友、学校的老师等哭给他看。再比如,焦虑了,你也可以说一说,除此之外,你也写一写,写到笔记本里,也可写到纸上再丢进垃圾桶里。
        4.学会应用情绪ABC理论,做到认知重评
        艾利斯的"ABC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引起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信念。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由事件所产生的信念,学会利用ABC理论同不合理信念作斗争,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形成正确的合理的认知,达到认知重评。
        5.帮助学会应用一些情绪调节策略
        学校和班级应该通过一些方式,如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关于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之类的讲座、团体辅导等,定期做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宣传如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电影展播、心理校报等。班级可通过如班会课形式、班级集体活动帮助学生。科任教师亦可通过学科德育渗透方式帮助学生。
参考文献:
【1】吉卉,华中师范大学,基于归因方式团体干预单亲家庭中职生抑郁的实践和效果研究,2018年01月30日
【2】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5月
  课题批注: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单亲家庭中职生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特点的研究》课题编号FJJK18--7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