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化运用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林青松
[导读] 小学科学学科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产生的新型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小学科学学科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之中更好的提升对科学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科学素养。

温州市上戍小学    林青松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产生的新型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之处在于小学科学学科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之中更好的提升对科学理论性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科学素养。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之中,小学科学教师更加关注对学生理论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慢慢的对科学学科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降低了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因此本文分析研究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合理的创设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多种实践和探究能力,增强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让学生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核心意识,引导学生在科学视角之中进行探究生活化和自然化问题,并懂得运用科学态度去解决实际的相关专业化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对书本上知识的探索和传授,无法有效创新和改革和教学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要求。因此为了推动小学科学教学可持续发展,教师便需要在课堂之中灵活运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懂得借助科学探究模式,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探究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学习,拓宽学生知识获取途径。让小学生能够更具科学意识去探索未知世界,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探究成效低,小学生缺乏探索精神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中所开展的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能力,使得学生在考试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识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课堂之中无法感知到科学学科的内在魅力,更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行主动分析和主动实践。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输让学生形成不了良好的学习态度,造成了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在课堂之中注意力不集中。
        2创新意识弱,小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小学科学教师往往过度压制学生学习意识,使得学生缺乏一定创新精神,难以在科学化实践活动之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而小学生在接触科学学科之时,正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太过于单一和枯燥,在低趣味化课堂氛围之中,必然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在科学课堂之中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3科学实践活动缺乏,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小学科学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对基础知识理论类的讲解,而对于实践方面小学科学教师却没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在小学生接触科学学科内容之时,往往更加关注到理论性知识,却忽视了关于社会实践问题的探究。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使得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之中往往无法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压制了学生主动学习欲望,降低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二、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化运用
        1在导入阶段,用科学探究激趣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为了合理化运用科学探究模式,需要引导教师更好的在导入阶段借助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小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兴趣,以兴趣推动小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主体性价值,让学生在自主分析、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探究态度,提升小学科学学科学习有效性。
        比如,在小学科学 “杠杆的科学”一课的导入阶段,我利用一根普通的棍子撬起大石头的动画导入教学,孩子们纷纷感觉不可思议.老师乘机指出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原理,当我们用棍子撬起重物的时候,棍子的“角色”就改变了,变成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杠杆。小学生对杠杆可以撬动石头的秘密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上的学习变得异常主动、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
        2将新知学习转化为科学探究实践
        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之中,小学科学教师要懂得如何借助科学探究模式,将科学知识点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以此让小学生能够在新知识学习之中更好的进行理解和转化,懂得如何在科学实践探究之中更好的发挥知识基础作用。而通过实验内容的引入,将更好的验证学生新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不仅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实践能力,还能够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之中更好的理解科学化问题,增强小学生科学文化核心素养。
        比如,在小学科学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污染源及其危害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如下探究活动:1.仔细观察搜集到的污水,讨论如何处理这些污水。2.根据刚才讨论出的不同污水处理办法,利用简易的过滤装置展开实验,对污水进行处理。经过实验探究,他们不仅对污水处理流程有了初步认识,还树立起节约用水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晓文.科学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青年时代,2018(35).
[2]罗晖.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