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黄安琪
[导读] 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而言,小学时期不仅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且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成长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小学部)   黄安琪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而言,小学时期不仅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且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日后的成长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正是因为如此,小学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之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小学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单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学困生作为小学生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极大关注,同样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小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对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只有让他们培养了较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效能就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评价。从宏观方面而言,自我效能是人本身对自己的一个评判和主观感受,拥有这种意识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还会让他们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学困生而言,想要培养较好的自我效能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教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学困生自我效能的培养。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教育经验以及当今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培养的现状做出了研究与分析,对众多小学教师有着较好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如有不妥,欢迎来信指正。
        一、小学学困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原因
        1、教育方式不恰当
        在我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到了传统教学的影响。在面对学困生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会选择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而孩子在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形式下,自我效能感变得更加不理想。
        根据实际的研究,不难得出简单粗暴的教学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成长,还会在他们心里形成一种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在学生心中形成,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焦虑和厌恶的情感。甚至严重时,他们会讨厌老师,讨厌身边的一切。
        除了家长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之外,教师的不恰当教学模式和形式也会给学生带来不太好的影响。研究证明,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生面前,他们仍然将成绩当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甚至一些老师为了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在班上会出现偏心优秀学生的不好行为。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尊心都还未发展成熟,如果教师经常以这种行为进行教学,那么一定会给学生带来阴影。甚至一些老师还会以体罚的形式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形式不仅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还会给学生带来阴影,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失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缺乏合理的言语评价和劝说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是他们自我认识不断深入和发展的阶段。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很大,一部分会来源于身边的同学和教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对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是不太好的。
        3、缺少成功体验的鼓励
        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鼓励对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并且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鼓励学生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如果小学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丧失兴趣,甚至还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不太好的影响。
        二、培养小学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对于学生而言,父母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较好的教育方式。好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还能让孩子更信任父母。如果父母对孩子动辄打骂,不仅对孩子造成阴影,甚至还会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
        2、强化学校教育,转变陈旧管理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推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对自己的教学形式进行了创新。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公平公正的。这样以来,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课后也敢于与教师沟通自己的想法。对教师而言,这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学困生的自我效能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渠道。
        3、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积累成功经验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仍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一起积累成功的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帮助学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自信。
        4、优化学生的性格,促使其乐观对待学习
        对于一些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落后,在课堂上他们很难以自信的姿态对待学习。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教学设备以及特殊的教学环节,帮助这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学生的总体水平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只有当学困生自我效能感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他们才能在小学学习阶段获得相应的成就感。也只有当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任务才能变得更加清晰明确。
参考文献:
[1]张文霞,裴文丹.结合特点提升自信一 浅谈小学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0] .新课程研究, 2014,( 10).
[2]李艳丽.实习教师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探析[D] . 东北师大学报,2014,(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