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电力工程项目的竞争也更加激烈。电力工程项目中包括多方面的工作内容,而且也是电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场所。因此,为了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应该合理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力工程;审计系统;数据库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潮流的发展,电力企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规模,导致电力工程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电力工程审计工作越发繁杂。因此,通过更智能的方式协助电力工程审计的工作也更为重要。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利用其在电力工程审计系统中,能够带来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文中在分析电力工程审计特点、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工程审计系统。
1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所谓人工智能技术,其主要指的就是一种延伸、模拟以及拓展人类智慧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分支领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的思维方式,而后作出判断与反应,因此,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机器人以及专家系统等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其主要包括三个核心领域,分别为数据的学习和充分挖掘、数据与知识的处理以及人机交互功能。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以相似于人类思考的方式做出反应、判断,故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图像识别、专家系统等领域研究。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审计系统中应用的方法
2.1建立数据库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电力审计系统而言,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从而为操作人员提供推荐、检索等操作项目。建立数据库时,主要采用MySQL数据库,其属于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管理系统,通常情况下,均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数据库进行管理,主要具有高可靠性、快速性以及实用性广泛等特点。同时,在MySQL数据库中,也能够利用toad软件实现可视化操作。
2.2细化电力审计系统的具体操作项目
对于电力审计系统来说,其主要指的就是从电力工程项目的投标、中标、组织、施工,直到竣工交付这一全过程中包含的所有经济活动和相关管理事项的审计工作,并最后对其进行评估与审核。其中,具体包括可研究阶段、决策阶段、筹资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结算阶段等方面的审计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因此,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细化电力审计系统的内容,而后再合理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与操作,有效地解决电力审计中繁杂工作量、周期比较长等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此类问题,则非常容易造成预算超支、项目投资不足、调研不足等情况。
2.3建立人工智能电力审计系统工作模型
将电力审计工作与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结合,建立人工智能电力审计系统工作模型。将元数据输入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重组、分析以及计算,而后得到相应的模型与方法,再将得出的模型与方法保存至大数据库中,在完成加密处理后,将其导入电力审计系统。在这之后,电力审计工作人员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权限,登陆电力审计系统中进行查询数据等处理,并做好反馈工作,将其提供给相关的人员进行整理与讨论,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3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应用措施
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的应用,应当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应用入手,然后将项目的内外部审计要求、措施及控制点进行程序化设计,并与项目管理系统充分融合,最终实现项目审计与项目在线管理的端到端同步。
本文认为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审计信息化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着手:
3.1从国家监管机构层面,推广统一的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电力企业及其工程项目都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系统,当从业务种类看是相对单一的,因此通过应用企业信息化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配合智能化的设备,能够将电力企业及工程项目的人、财、物以及相关活动全面地记录下来,从而为审计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素材。由于电力行业内的企业数量较少,特别是电网和电厂企业基本上是国有或国有控股,因此完全具备统一应用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条件。
3.2研究设计全面附着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审计架构和执行程序
在全面应用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及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后,电力工程项目的端到端信息得以在系统中呈现和保存,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活动信息和材料通过智能终端进行实时记录和上载,审计人员通过系统后台管理界面能够通过数字、电子文档、图片、视频等及时全面地掌握项目的方方面面。按照电力工程项目信息系统的架构和程序,将审计工作的要求,所需的输入,输入与系统的流程、关键端口对接,从而形成一个用于工程审计“影子系统”。借助该隐形的系统,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能够从中自主抓取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并定位相关的责任人,自动拉取信息和行为脉络。
3.3提升审计队伍的信息化素养
电力工程审计信息化将改变传统的审计工作模式,最为明显是大量信息化软件、智能工具的应用,提升了审计信息的获取、传递效率,以及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审计人员从繁杂的基础工作和现场奔波中解放出来,转为核查信息化系统关键控制点执行的有效性,例如行为人身份的核查、电子化材料的真伪核查、系统预警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理等。在信息化审计下,审计人员负责的审计范围更广,处理的信息更多,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对力企业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及审计信息化系统,以及彼此的关联要十分熟悉,并了解可能存在的线下和线上的偏差和猫腻。同时还要掌握各类智能化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信息挖掘和系统性分析的能力。
3.4转变审计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效率优势
电力工程审计信息化不是简单将人力操作转变为自动化,更是对审计工作的输出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工程审计信息化带来了实时全面的信息,那么工程审计就应当将其充分利用起来。通过研究开发智能化的审计工具,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处理,从而将原本低频后发的审计提升为动态持续的,自主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理的智能化审计。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主要投入在解决信息系统所无法覆盖的领域,如线下材料的收集归档,跟踪审计问题处理进度和结果等。
结语
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工程审计系统具有项目管理门户,提供相关负责人员之间的业务沟通、资讯交流,并提供项目签订、合同管理等功能;具有项目管理工具层,对招标、立项后的项目进行组织管理。因项目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和不同企业,所以在项目人员、资金、进度、质量等方面均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和方式进行整理,便于审计工作的进行。综上所示,该系统结合电力公司项目审计的需求,研究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力工程审计功能系统。为电力工程审计提供了更高效、智能、方便的管理平台和方式,适用于电力项目审计,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向阳,匡尧,彭涛.大数据非现场审计模式建立与应用——基于国网湖北电力的实践分析[J].财政监督,2018(7).
[2]王瑞萍,张海超,田雨.泛在电力物联网下的审计职能创新与挑战[J].中国内部审计,2019(09):68-70.
[3]张雨虹.浅谈电力企业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风,2019(2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