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在当下时代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无论是社会各界进行生产,或是人们日常生活,其中的电器设备、灯管照明等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日益增多,为了能够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就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风险的分析及改进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安全管理;风险控制
引言
电力系统的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工作,在保证电力运行稳定状态的同时,维护整体电力系统的输配电稳定性。而这一内容,不仅影响着整体电力体系工作的技术性发展状态,也是展现变电站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运行中,继电保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个电力供应水平的关键问题。为更好地保证变电站输电安全,需在继电保护理念的引导下,对其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作出评估,引导具体技术管理内容,完成继电保护工作的优化升级。
1智能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区别于数字变电站在于它是采用更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一个智能自动控制化的变电站,它是基于光电信息,微电子集成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为一体的系统化设备,主要应用于可以及时对电力故障、线路设备故障及其他异常情况自动交流信号,发出预警,自动断电,对变电站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包括电子式互感设备+合并单元+交换机+网络接口,这使得数据来源变得更加广泛,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随着数据准确性的不断增加,技术人员更加精准的分析继电器保护特性,使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系统比传统的变电站更灵活、更方便。
3产生继电保护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3.1电力运行危险
继电保护专业领域中,需要对现场工作内容进行综合化管理,在完成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定检的同时,还需对新型的装置进行安装与调试。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此类技术操作的复杂性条件,经常会引发工作风险点问题的产生,并对具体电力供应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危害整体项目的工作稳定性。而通过对此类运行危险问题的定位,可以将其分为静态危险点与动态危险点这两种类型。在具体技术处理中,作业环境与设备系统中带有的风险问题,属于静态危险点类型。此类风险问题,大多是由于设计、安装、检修中的不完善问题造成的,其内容相对较为直观,需通过相应的整改措施才能消除其危害条件,否则就会对现场施工作业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并在照明不足、插件接触、计算机保护、抗干扰能力等问题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问题。另外,在动态风险点的类型中,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场的设备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风险。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技术检修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短时间失去保护的同时,出现PT二次短路或接地问题。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CT二次开路、母差启动失灵、启动载波机故障等问题。而技术操作人员的人为失误,也会增加动态风险的发生概率。由此,无论是静态风险问题,还是动态风险条件,都会对整体设备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技术处理的有效性。
3.2信息沟通障碍
由于智能变电站对于信息的处理和传输速度要求较高,所以一旦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信息沟通障碍的问题,势必造成相关指令失效。
用以支持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沟通的主要手段在于光纤的使用,而由于光纤线路相对较为脆弱,所以一旦在工作当中光纤出现弯折或断裂等情况,则会直接影响信息的传输效率,不仅导致变电站工作受到阻碍,更加由于维修而产生大量成本支出。
4消除继电保护安全风险的有效技术措施
4.1运行危险点管理方案
针对运行危险点的技术管理,需对静态危险与动态危险进行区分,并在形成完整技术体系的同时,保证运行危险点的管理状态,从运行维护的角度出发,为消除继电保护安全风险提供技术支撑。在静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于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管状态,在确定可能存在风险点条件的同时,集合维修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达到彻底消除技术故障的处理效果。如果在这一处理中发现设备老化、安全距离不合格等技术问题,则需要根据设备条件进行更换,并设置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防误动装置,保证技术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在变电站的管理中,可以在危险点位置设置现场警告牌,并以此保证抢修过程中的安全状态。另外,还需要对变电站工作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进行强化,在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说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安全使用状态,避免出现互感器开路问题,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在动态危险点的技术管理中,则需将工作人员的管理作为核心,在提高现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使其拥有过硬的技术手段,避免在现场工作中,引发危险点问题。例如,在复杂性的技术处理中,应由技术骨干带队,对技术工作形成指导,并说明具体技术操作的监控内容与措施。注意,对于身体、精神状况不佳的工作人员,应安排其进行休息,并从事相对较为简单的工作,保证整体动态工程的处理效果。另外,在设备接触的防误动管理中,还需要对现场接近设备的工作人员进行约束,从而在避免触电事故的基础上,保证系统体系与性与工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水平。例如,在校验或更换保护装置的过程中,需先暂停CT、PT系统,并切断直流电源工作状态。在这一技术条件下,应当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不受影响,并在降低误动产生概率的同时,完成多项技术防护体系的综合化管理。
4.2加强继电保护设备管理力度
在继电保护设备的应用当中,首先应当把控设备采购质量,确保设备能够达到行业标准,并符合本变电站工作需求,在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当通过多次调试,验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工作水平,由于设备长期处于外界环境工作,所以还应当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建设防护措施,降低风险,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的布置和应用,提高对设备故障的发现能力和解决速度,并且在设备的使用周期当中,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维修和养护计划,对设备所存在的隐患排查和处理,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4.3实施系统状态在线监测技术
分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线运行系统的监测技术,确定主要电气设备以及电气开关的运行情况,这个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智能监视器和国际标准电路网络传感器与网络数据处理中心相结合,对电气设备和电气开关的工作状态进行在线观察和监测。这样可以及时消除设备在工作中的异常现象,从而使技术人员能够在正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系统的故障,并对异常现象可以做到及时处理,确保整个电力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保证消费者安全稳定地使用电力,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结语
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则需要企业与工作人员提高重视程度,通过改善设备工作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操作能力以及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等方式,即可提高继电保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雷雷.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161(2):34-35,106.
[2]夏勇军110kV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若干问题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1):7-10.
[3]刘啸峰.110kV智能变电站数字化继电保护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8(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