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方玉聪
[导读]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非常相对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学习起来难免存在困难。

福建省仙游县盖尾第一中心小学  方玉聪

摘要:小学生的思维模式非常相对简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学习起来难免存在困难。为了促使学生能形成几何直观能力,更好的学习数学,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几何直观;培养
        几何直观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利用它能让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有利于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几何直观还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直观,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站在核心素养的角度上,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通过直观的物体形象,丰富学生的几何直观认知
        小学生学习几何的第一步是认识图形,同时,图形外表特点能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这属于核心素养的重点要素。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图形,帮助他们度过学习几何的难关,塑造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只有学习了图形,才能从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得直观思维能力朝着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图形认知,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这些图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比如小红旗、三角铁、切开的西瓜、衣架等等,促使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思考,总结出三角形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不断加深,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1]。
        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积累学生的几何直观经验
        通过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难点及关键,积累学生的几何直观经验。例如,在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倍”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图形演示的方法。比如在第一行排列每组3根的小棒,在第二行排列4组3根的小棒。并且进行演示,促使学生找出这两行小棒的特点。教师要进行指导,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探究,了解到“第一行的小棒是1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是4个3根。将1个3根看成是一份,那么第二行小棒为4份。”并且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达:第二行的小棒和第一行的小棒相比,前者将后者看成1倍,前者的根数比后者的根数多4倍[1]。
        在进行图形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到“个数”、“份数”,而且引出了倍数,掌握了数学概念,展示数和形之间的关联性,积累了学生的几何直观经验。
        三、借助图形来展示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在核心素养中,学生的探究欲望是非常可贵的一种品质,其能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图形来展示和描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比如在学习圆柱形的体积时,可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展示出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的过程。将圆柱体切成8份,拼成相似的长方体。


接着再切成不同的份数,比如16份、32份等等。课堂上无法展示的数学理论,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完善的展示出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的过程。再比如,在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时,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可借助软件将点动、线动、面动的运行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对这些复杂的知识进行直观的了解。
        四、用图形来表现复杂的题意,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这里所说的几何直观能力,指通过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对数学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进行感知、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需教会学生用直观图形来表现复杂的题意,比如在问题“将5米的绳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几分之几?每份为多少米?”在还未学习分数时,学生对“每份为多少米”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之前已经学过了分数知识,一些学生可能促使这两个问题混淆。所以必须通过直观的图形、学具来解决问题,可在课前让学生带一些剪刀来学校,将纸条截取5厘米,然后将其平均分成6段剪下来,测量其中的一段长多少厘米?这一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通过借助直观的图形,学生便能理解每段长多少便是将5米平均分的意思,每段占几分之几便是一段占6段的几分之几。教师可在其中引入线段图,采用任意长度的线段表示5米,将该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每份占多长,每份占几分之几,便能帮助学生理解。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图形来进行解决[2]。
        (五)注重图形变换,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
        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变换或者图形的运动非常重要,其不但属于学习的对象,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变换也可以被看成是运动,促使图形动起来。具体指的是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在脑海中促使图形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需要测量圆的周长。教师要提醒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来完成测量,比如通过一张硬纸板,用线或者纸条绕圆一周,便能测量其圆的周长。学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询问学生:“如果圆非常大,比如校园内的圆形花坛,要如何测量呢?”很多学生都只能用尺子来完成测量,为了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教师可另辟蹊径。教材中提到,通过测量各种圆的周长以及直径,可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学生能发现:无论圆的大小如何变化,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按照这样的定律,能获得圆的周长计算公式[3]。通过利用变换来掌握圆的周长,使得学生在运用过程中想起公式的原理,更好的掌握知识。
        总之,将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进行融合,能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和形象,也能帮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理解数学知识,全面落实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几何直观的培养——核心素养的视角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7):78-79.
[2]张子仪,刘文静,焦宝聪,董黎明.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发展规律的数学实验设计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40(06):132-137.
[3]卞志文,顾文.在问题中发展几何直观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J].小学数学教师,2019(10):49-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