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向家勇
[导读] 对初中生加强法治教育,提升初中生的法律上,是新时期初中德育的重要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初中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阵地。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中学  向家勇 637100

摘要:对初中生加强法治教育,提升初中生的法律上,是新时期初中德育的重要部分,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开展德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初中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阵地。当下很多的初中生法律意识不足,甚至很多的初中生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这些情况都意味着,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初中生开展法律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分析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强化初中生的法律素养,希望对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是有一定帮助的。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法律素养
        前言:法律素养本身是核心素养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指的是学生形成知法守法和用法的品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课程的优势,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的阵地,对初中生展开法律教育,强化初中生的法律素养,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当下初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不足之处
        近年来国内未成年犯罪的情况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甚至很多的案件属于团伙犯罪。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化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成为当务之急[1]。之所以未成年犯罪的情况出现,其实也体现出青少年法律教育的不足。
        (一)学校原因
        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阶段主要的德育措施,很多的学校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强调升学率,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对初中生法律素养的培育,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非常理想的程度。一些初中生对法律知识展开学习,是为了应付道德与法治课的考试,为了升学。并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思想品质以及法律素养[2]。
        (二)学生自身原因
        很多的初中生虽然将书本上的法律知识背下来,也开始了解到一些法律方面的常识内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违法犯罪的情况出现。这并不是因为初中生没有学习法律,而是没有将这些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为学科教育的局限性,基本上初中生对法律知识展开学习,也就仅仅只有道德与法治课这一种途径,基本上其他的学科不涉及到法律方面的内容。道德与法治课是中考的科目,但是分数占比并不高,因此让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不够高,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在思想观念上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社会原因
        当下社会上外来文化不断传播,网络信息快速传递,很多的负面思想开始影响到初中生。这些思想带来的新鲜感,容易对初中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教师若是忽视了这方面的影响,不利于初中生的发展和成长。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的策略
        (一)整合教材培养初中生的法律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中对初中生的法律素养进行强化,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充分开发,其实教材本身是最重要的教学资。对基本的法律尝试进行学习,是初中生提升法律素养最基本的过程;而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则是可以让初中生提升法律意识最基本的措施[3].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主要的法律知识都在七年级下册的《走进法治天地》这个单元,这个单元可以让初中生学习到一些法律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尝试,让初中生明白,什么是“生活需要法律”,什么是“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师要注重对教材中的内容深入钻研,经过教材的教,让初中生充分意识到法律对自己的重要性,以及法律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强化初中生的法律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就是将一些现实的案例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中,从而让初中生从这些案例的分析中,意识到法律对自身、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重要性[4]。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强化道德教肓,提高道德水平,也有利于培养法治素养。将经典案例作为主要的线索以及出发点。让初中生对案例展开分析以及探讨,在这些案例中,初中生会积累一些法律知识,并强化自身的法治意识。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初中生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案例,在初中生已有经验以及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案例展开分析,在其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比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的时候,教师引入“四个弱小生命的逝去”案例,在其中介绍了近年来四名儿童因为一些违法行为死亡的案例,让初中生意识到,若是没有法律的保障,违法行为无法得到威慑和制止,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就会猖獗,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得到威胁,社会就会陷入混乱,生活的秩序就会被打乱,每个人的生命以及财产也没有任何保障,所以是法律的存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开展活动教学
        为了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发挥出课程的实践性,在课程的教学中,组织适当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法庭、小品表演等方式,让初中生在活动中,充分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同时这些方式,可以让课程的氛围更加活跃。教师要注重将法律意识融入到这些活动中,借助活动的开展,让初中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知。
        (四)在课外活动中开展法律教育
        初中生的德育仅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完善的,从课堂上学习到一些法律的知识,还需要在课外活动中进行验证,这样初中生的法律意识才会根深蒂固。教师要组织初中生参与一些课外的法律活动中,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让初中生参与一些劳教机构的活动,或者是设立法律教育的基地,让初中生接受身临其境的法律教育。
        (五)将法律意识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法律意识的重要体现是守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发现很多的初中生学习到法律知识,但是法律意识并不是很强,无法分清楚正当以及不正当行为。教师要让初中生从一些日常行为中,意识到法律的边界,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另外教师要强化初中生的法律素养,就需要在课堂上明确行为的要求,以学生行为守则作为主要依据,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强化初中生的守法行为。
        结论: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开展德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势,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强化初中生的法律素养,并让初中生学以致用,将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知法守法。
参考文献:
[1]黄伟珠.社会参与  助力成长——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J].名师在线,2020(14):54-55.
[2]闫燕妮.巧用案例教学,提升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才智,2020(11):39.
[3]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1):71-73.
[4]潘建忠.用提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20(11):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