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是电力生产的基础,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所以必需将安全生产提高到高度重视的层面,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等规章制度,才能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工作。同时,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对减少事故损失和及时尽快处理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力生产 安全事故 事故处理
一、概述
某燃煤电厂装机4*660MW,厂用水源取水地点为一水库,取水点距生产厂区50km。取水泵房位于水库边-28米的圆形建筑内,取水设备为6台取水泵,每台流量3000t/h,机组全部运行时,日耗水量约8.2万吨。
二、事件前运行方式:
主厂区#1、#3、#4发电机组运行,#2机组B级检修,取水泵房1号、2号、4号取水泵运行,3号、5号、6号取水泵热备用。
三、事故经过:
某日上午,检修人员朱某等一行3人持巡查工作二票对位于地下-28米的取水泵房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巡查中发现3号取水泵驱动端轴封冒水较大,于是便对冒水的轴封进行了填料封堵,反复弄了一早上,但是封堵效果不好。三人便商议决定揭盖彻底封堵。揭盖需要办理工作一票,但因取水泵房离主厂区有50公里,办理一票需要到主房区值长签字。三人便决定次日办票处理。眼看距离下班时间还有三个小时,三人便自行决定先将泵壳的24颗固定螺丝拆掉22颗,以便明日早上办理工作一票后快速处理。在拆泵壳螺丝之前,检修人员口头通知就地运行人员将取水泵入口电动门关闭并断电。
下午16点左右,三人拆卸了24颗泵壳固定螺丝中的22颗后,便离开下班了。
17时28 分,运行人员发现3号取水泵端盖中分面有水喷出,并由小迅速变大,立即用对讲机向集控汇报情况,同时沿步梯快速撤离现场。
17时29 分,由于水位上涨太快,运行人员停运1号、2号、4号取水泵,将3号、5号和6号取水泵10kV开关F-C手车拉出,并断开220V控制直流电源和0.4kV交流MCC盘电源。
17时30分,取水泵房取水泵及电机被水全部淹没,水位持续上涨到取水泵房-6米处,与外围水库水位持平。
四、事件处理:
1.事件处理情况
事件发生后,公司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组织安全监察监、发电、设管、检修、物资等部门负责人立即赶到现场,随即成立临时抢险抢修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任副组长,相关部门第一责任人任组员,下设工作组,由事件调查、现场抢险抢修、后勤保障、物资采购及信息报送五个小组组成,各项工作同步展开。
经过现场调查、询问,初步分析事件原因为3号取水泵进口电动门突然打开,水从水库经3号取水泵进口管道灌入,从泵体端盖中分面涌出造成取水泵房被淹。领导小组当即采取了如下抢修方案:联系有水工及潜水人员、专业潜水资质的队伍及时赶到现场;由潜水员水下手动关闭3号取水泵进口电动门;紧急调度补充潜水泵做好抽排水准备工作。
次日06时28分,潜水员完成3号取水泵进口电动门的隔绝,切断进入取水泵房的水源,投入大功率潜水泵开始抽水外排。
15时00分,取水泵房水位降至取水泵基础平台以下。取水泵电机烘干、控制回路检查、电机及电缆测量绝缘等工作陆续展开。
23时18分,1号取水泵启动正常。
06时42分,2号取水泵启动正常。
09时03分,5号取水泵启动正常,安全风险解除。
2.调度联系及机组停运情况
为防止出现全厂机组全停事故发生,公司向调度申请调整机组运行方式,并得到调度许可。#3、#4机组按照调度指令分别于当日19时30分、20时40分调停备用,保留#1机组运行。
为确保#1机组获得尽可能长的运行时间,采取了在厂内临时停运生活水及生产无关用水,并将非运行机组水塔储水通过循环和工艺水系统倒至#1机组的措施,为抢修恢复生产工作争取到了时间。
五、暴露问题: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三级安全网络未发挥作用。
取水点的生产维护工作之前由外委单位负责,公司负责监督管理,当年五月份收回由公司自行生产,划归发电部全面负责。发电部接手后,未能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人员培训、安全教育、日常监管方面极不到位。事故发生之日距离接手刚好一个月的时间。
公司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此也存在严重的认知不足及管理缺失,使得对取水点的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监管的真空状态,三级安全网络脱节,没有层层落实责任。
安全责任不清,生产管理松懈,公司领导人员、职能部门监管人员、发电部管理人员对取水点的监督检查没有制度化、常态化,尤其是对两票三制的监督检查工作没有认真开展,加之取水点运行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最终导致此次事件的发生。
2、两票三制执行不严格,基础管理薄弱。
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对两票三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检修人员在工作前未按规定办理工作票,只是电话联系运行人员执行安措,在执行过程中,先是运行人员在执行安全措施过程中漏项,后是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没有到现场共同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检修及运行人员均未按制度要求执行,是造成此次循环水补水中断事件的直接原因。公司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危险因素分析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不强。
在此项工作开始前,检修及运行人员均未预想过有循环水补水中断的可能,对此次工作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不到位。检修人员在对3号取水泵轴封添加填料后发现轴封漏水不小反大时,未及时意识到此种情况下已可能带来的风险,以致后续的控制措施更无从谈起,未将拆下的端盖螺栓恢复便离开了现场是导致此次事件的间接原因之一。
运行人员分析判断处理能力不强。就地视频监控显示,从3号取水泵开始喷水到取水泵电机被淹没,时间间隔为三分钟。运行人员没有及时正确判断来水原因,采取的措施是停运1、2、4号取水泵并拉电,没有及时关闭3号取水泵进口电动门,导致事态最终失控。
六、采取的整改措施、预防措施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取水点安全生产管理标准。
针对该泵房地理位置离厂区较远、管理存在特殊性的情况,专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将公司、部门、班组的三级安全监督及技术管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管理职责和要求,将各级人员的巡检周期、巡检范围、重点检查及监督项目等在标准中明确出来,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指定相应的监督部门及责任人,确保该标准的贯彻执行。
2.开展取水点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强化保障机制。
(1)堵塞两票管理漏洞。取水点的缺陷必须按照“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天”的原则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办理工作票的,白班开具的工作票,工作负责人与班长到就地落实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共同向值长汇报后方可开工。夜班不予安排计划性检修工作,临时性抢修工作开具设备故障抢修单,由班长与工作负责人到就地落实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共同向值长汇报后方可开工,次日10:00前必须将设备故障抢修单换为工作票。
(2)健全水源站重大操作监护制度,对取水泵、高/低压变等10kV设备的检修工作、输电线路停复役、10kV母线停复役等重大操作,发电部、检修部安全培训工程师或专业工程师必须到现场指导监护。取水点集中消缺次数从每周一次改为每周三次。
3.提升运行和检修人员危险因素分析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
(1)结合各生产部门、班组实际,根据人员素质、管辖设备、工作环境、管理要求、从事工种、采取工艺、使用工具、工作方法、所用材料、施工条件等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安全监察部将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控工作执行情况列入工作票检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对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各级人员对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控能力。
(2)有针对性开展事故预想和事故演习工作。
公司各生产部门结合各专业、各岗位特点,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好事故预想及事故推演工作,将该专业、该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梳理,轮流进行推演,实现对专业、岗位的全覆盖,提高运行人员的应急分析判断及处置能力。
参考文献:
1.X X集团电力事故处理预案
2.X X集团职工奖惩处罚条例
3.X X集团“两票三制”管理办法
作者简介:林正伟(1979.5—),男,汉族,籍贯:贵州省安顺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