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1期   作者:詹影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护理纠纷、安全隐患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增加患儿依从性,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儿科护理;患者满意度
         引言
         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管理过程中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并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提高管理效益的管理模式,我国医患关系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及需求的日益增长而变得越来越紧张。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科室,患儿的年龄较小,且具有治疗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儿科的护理难度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较高,当前如何实现儿科人性化服务,维持护理人员的积极情绪,减少医患矛盾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患儿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全面提升护理质量。该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人员管理方法,选取儿科护理人员84名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男患儿20例,女患儿22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7±0.6)岁;观察组42例,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男患儿25例,女患儿17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6±1.1)岁。
         1.2方法
         两组中的患儿均实施基础护理模式治疗。基础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根据结患儿的情况进行不同药物护理、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护理观察、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跟踪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联合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模式如下。
         1.2.1环境护理
         对病房环境进行改造,结合患儿群体特点,营造家庭式、儿童式病房,选取具有卡通特点的软装饰材料进行布置,包括窗帘、灯具等。减少素色用具的应用,增加具有活力的绿色、黄色等元素。对室内噪音进行控制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常规进行通风和消毒灭菌,低龄患儿额外应用鸟巢式护理,必要时提供恒温保温箱。
         1.2.2心理护理
         解除患儿及家长的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进行沟通并告知疾病治疗情况和康复程度。根据患儿心理特点,学前儿童应给予鼓励"你是听话的小朋友";年龄超过7岁的患儿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行为自控能力,生动的普及疾病知识,消除恐惧心理,增加患儿的依从性。与患儿进行交流时,应保持语言柔和、态度温和,避免训斥患儿,对其不当行为也应优先进行引导,避免严厉批评。
         1.2.3民主化管理
         所谓民主化管理,就是让护理人员间接参与管理。例如,当病房出现新的问题时,单靠护士长一人未必能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此时,若护士长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决策,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集中所有人的智慧,共同进行决策,通过比较,得出最优解决方案。这种管理办法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思维的限制,调动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护士长应积极鼓励护理人员提出建议,在每周例会中鼓励大家共同参与沟通,完善工作制度。同时,需积极询问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否存在有较大压力以及是否存在有需求,最大限度进行满足。
         1.2.4音乐护理
         向患儿提供音乐,避免其情绪波动以及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学龄前小儿,就诊、休息期间可给予各类儿歌。其他患儿则结合其意愿进行音乐选取,如患儿希望于安静环境下休息,可降低音乐音量或向其提供耳罩。
         1.2.5激发潜能法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充分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扬长避短,能者居之,才能更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每个部门都需要建立护理人员信息档案,这些信息中不仅包括护理人员的一般信息,还应当体现性格特点、身体状况,擅长工作等内容。护士长根据每位护理人员的不同信息档案分配工作,这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信心,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
         1.3观察指标
         依从率:观察两组小儿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的依从性。配合依从率包括:配合治疗方案、心理状态健康、主动面对、积极向上的态度为完全依从,心理健康状态一般、对治疗方案配合一般为部分依从,心理状态欠佳、态度消极、抗拒治疗为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住院时间:对两组小儿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对比,住院时间越短代表在小儿患者康复护理中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对两组小儿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坠床、滑倒、反复哭闹。
         2结果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观察组护理纠纷、安全隐患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讨论
         对于儿科中的小儿患者来说,由于年龄小、主观意识不成熟,通常情况下,对医护人员、医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与慌乱。而这些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小儿患者在院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人住院全家陪同,有些患者家属的情绪会比小儿患者还要激烈,再加上对小儿患者病情的担忧,导致会对医院、护士服务质量产生质疑,进而发生不必要的护患纠纷。随着国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进步,以服务为理念的护理管理模式逐渐进入到了大家的视野中。人性化管理模式就是护理管理模式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原则就是以“人”为中心,管理模式是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而在人性化管理中,会根据每个小儿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针对小儿患者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事物进行严密关注,例如患者情绪以及家属情绪、病情变化、各项生命体征等,坚持做到不论是病情、专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心全意的服务。人性化管理是指在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他们的思想、性格、优势等方面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潜能开发,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是一种结合工作制度管理与护理人员情感管理的管理模式。常规管理办法虽然能够保障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但只注重事件的管理,忽略了护理人员情感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压力提升,如何有效缓和医患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为护理人员营造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变成了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能提升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还能构建良好的护患环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詹慧萍.人性化管理在儿科护理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初探[J].健康之路,2017,87(2):87.
         [2]刘转巧.近10年儿科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8,9(6):151-153.
         [3]曹美娟.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7-8,11.
         [4]卞学会.人性化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34(15):12.
         [5]闫晓燕.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心内科CCU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2018,25(8中旬刊):193,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