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毛纯青
[导读] 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90例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传统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34/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5/45),对照组满意度率为77.77%(35/4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疗效,还可以提升满意度,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自从2005年国家开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受益到各项检查,同时开展了中药健康管理服务,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了一定优势和特点,也促进了中医“治未病”的理想,传承中医药文化,使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走进到社区,逐渐进行普及。为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故开展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90例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行研究,通过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0岁,平均(55.00±6.50)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0岁,平均(56.50±6.50)岁。两组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1]。排除标准:①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无意识,有沟通障碍者;③肝肾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接受常规护理和传统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定时检测患者状况,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自身护理常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具体方法为:使用美皮康涂抹创口,防止感染。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病情产生焦虑等心态,医疗人员应时刻保持微笑,对待患者热情主动,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回答问题要耐心,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多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心情。(2)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根据患者习惯不同进行指导,不要疲劳过度,要劳逸结合,尽量避免出汗受风[2]。(3)休息的环境要光线柔和,多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卫生干净整洁,避免灰尘感染。(4)饮食保健:气虚体质的人群应多吃具有健脾和胃,补益中气的食物,如山药、香菇、小米大豆等五谷食物,鲫鱼、鹌鹑等高蛋白食物。少吃具有动气耗气作用的食物,如山楂、柿子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首选食疗方:人参莲 肉汤、山药粥、黄芪童子鸡等。(5)中医穴位:对于肢体穴位和头部穴位进行按摩,如: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位[3]。(6)患者要戒烟酒,控制好血压,避免发生并发症。(7)适量进行运动,多做一些保健操,例如太极拳,气功等运动[4]。
1.3评定指标
         分别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情况;总有效率率等于显效百分比+有效百分比;满意度=(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34/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社区慢性病重点管理人员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5/45),对照组满意度率为77.77%(35/4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2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在长期的中医药防病和实践中逐渐推广,让人们认识到防患于未然思想,逐渐重视养生保健、健康饮食理念[5]。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丰富了为人们服务内容,提高了社区内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崇尚自然”的健康目标。本次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34/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00%(45/45),对照组满意度率为77.77%(35/4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见,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应用的价值更高,值得应用与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运旭.邯郸市“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运行和推广对策[D].河北:河北大学,2016. DOI:10.7666/d.D01080572.
[2]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Z].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贾勇,秦丽霞,曾玲, 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主题研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127-132.
[4]鲍勇,郭丽君,刘夏, 等.上海市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及对策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9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5:1-15.
[5]王联,王学民,李志民, 等.中医脉象诊断系统开发应用[Z].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