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张世召
[导读]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做出了明确指示

         [摘要]: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做出了明确指示,在进行历史教学时,要做到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领域之间存在的关联性,特别要注意历史与现在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历史及社会做到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把历史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
         关 键 词:  历史教学    现实生活    有效课堂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根本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所注重的一般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以教师为主体,将重心都放在对知识的传授上,围绕着解决问题这个中心进行教学。学生被逼着学习,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历史的学习形成了不得不学的心态。但随着进入新时期,社会的进步,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既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又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素质需要优秀且过硬。因而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就会使得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这需要历史教师从思想上就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就是作为辅助,对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主地进探究、分析,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历史与现在的热点进行融合看待。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地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往后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研究发现,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对历史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按照传统的教学就是讲述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时间、原因、具体表现,以及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影响,以讲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知识为主体,而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预习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知识,收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相关资料。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展示美国麦道飞机零部件来自哪些国家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图片观看就能回答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形成基础的概念,以此为基础引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课题。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了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什么是跨国公司、区域经济组织?还可以设计辩论主题,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大还是弊大等。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参与辩论,教师最后点评、总结归纳。课后让学生从身边了解所用的产品,学校周边的公司、企业,说说哪些是跨国公司?都有些什么特点?以此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了解。
         通过此种创新型教学方式,能够让原本比较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具象化,并与日常生活产生联系,有效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更好的掌握知识。
二、有效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综合应用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式
         之所以被称为历史,是因为它所讲述的都是人类的过往,所讲述的内容由远及近,循序渐进的叙述着客观事实。历史的特点就是不可逆转性,无法再现和重演。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是对教材知识的教授,这样就会偏离了生活,而让学生学习离我们遥远的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本身比较死板,连听故事都赶不上,又如何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就只能死记硬背,难以采用理解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然而,历史本身就是过去与现在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刻联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希望的就是获得认可,获得欣赏,而且比较喜欢表现自我,因而使得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着手,通过课堂给与他们展示舞台。

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图片、视频等进行展示,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获得具有真情实感与活力的历史知识,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过程中去体验好、运用好历史经验,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服务。
         例如在讲《宋代的社会生活》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宋代和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交往活动的图片,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比较宋代和现代生活有何异同?哪些宋代生活与现代生活有渊源?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其实在宋代就存在娱乐场所了,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娱乐场所在北宋叫“瓦子”,在南宋称为“瓦舍”,宋代时就有“早市”“夜市”,宋代人也要过春节,只不过把春节叫“元旦”。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比较图片,直观了解宋代与现代生活的异同,加深了对宋代人生活的理解。
         (二)从课本出发,紧密联系生活
         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仅仅讲授课本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将一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并应用到教学中,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性被调动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关注生活,从日常中提高学生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在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有各种感受、观点以及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各抒己见。同时以社会热点与焦点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从中找出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并积极的往深入进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就可以把社会热点——钓鱼岛事件联系起来,以钓鱼岛事件作为引子,将一系列知识点进行传授,这样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钓鱼岛事件相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其中体现的问题:真正影响中日关系的不利因素是什么?钓鱼岛问题是怎么产什么的?钓鱼岛问题可追溯到什么时候?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通过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内容,揭开钓鱼岛事件的谜团。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联系起来,设置一些他们喜欢的情境和问题,并能用历史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行教学。通过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适当联系,让学生明白历史离我们本不遥远,历史并不是孤立的单纯的知识,它与我们息息相关。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书本知识生活化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组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有效引出学生的探究能力,从中感悟到悠久历史中所蕴含的神韵。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校园中的一条条幅,这条条幅指出了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在讲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就可以与蜀汉江油关联系起来,设计一个“探寻蜀汉江油关的历史”的教学活动。
         在活动准备这个环节,结合我所在的任教学校,组织学生到蜀汉江油关,对此地三国时期的历史遗迹参观;走访对江油关熟悉的老人,听听他们眼中的蜀汉江油关,了解蜀汉江油关至今还流传的故事。通过此教学活动,实现历史与现在的结合,再加以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从现实活动中就能够进行真切的体会及感悟,其实历史就在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历史是现实的过去,现实是历史的未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此,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努力地营造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氛围,摒弃以往枯燥乏味教学模式进行,让学生从被动式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探究和学习,培养出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