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认识普及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和认知结构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中学生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个群体,其对互联网、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水平会越来越高。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能力的融合这方面尤其需要强化。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结合
引言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教学设计关键环节体现和落实;前提是面对全体学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原则上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为教学评价依据;新方法包括将基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整合于课堂教学,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明确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是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和条件。
1.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涵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1.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次,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工作,也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最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衡量教师觉悟和工作态度的重要标准。
2.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和落实;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学科教学的关键环节。
二、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面对繁杂的社会网络信息,无法正确辨识,而面对网络信息传播快、广、深的特点,教师防不胜防,难免出现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埋下错误认知,所以部分小学教师趋于“保护”学生,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极端封闭方式,信息技术课堂成了“一言堂”,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一方面无法契合社会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致使学生兴趣缺失,学习效率整体不佳。例如,湖北某小学虽有健全的计算机机房,但区域网络实行封闭,并在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主机操控,极大挫伤了小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好奇心理,导致小学生求知好奇心理逐渐磨灭,长此以往,经历此等僵化的信息教学,学生难以形成信息处理意识和信息技术思维。
(二)信息技术教学浮于表面
联系现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大部分小学已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但其课堂教学仍处于实践、待完善阶段,实际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首先,针对师资队伍建设而言,信息技术小学教师数量缺少,部分学校随意选定其他学科教师替代,导致实际教学成效不佳。其次,联系课堂教学来说,部分教师厌于信息知识反复讲解以及针对性注释,课堂趋向放养形式,任由学生盲目探知、囫囵吞枣,更有甚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以播放电影、放纵学生游戏等形式进行,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浮于表面,学生实际无所收获。
三、信息技术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教学方向
(一)物质层次
信息技术教学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针对于物质层次的建设而言,应健全设备完善的电教中心,及时采购更换计算机类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在课堂上应用投影屏教学、计算机实践操作;针对硬件设施层面来说,应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性;而针对软件层面来说,Office办公软件以及CAD制图软件的应用与革新,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完善信息教学系统,结合信息教学特色,整合可利用的物质技术,开展智能化教学。
(二)精神层次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于精神层次展开的合理探索不可或缺,而精神层面的探索,实为基于物质技术层面建设的具体细节化整合,联系实际教学来说,进行信息思想教育,培育学生信息技术思维。同时,针对于学生能力素养和品质素养的培养,可适度开展信息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四、信息技术教学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策略
(一)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互动是我们所谓的“分享”。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举例过程中没有障碍,但在创作的后期,他们却在挣扎。为了有效地解决“照本宣科”的习惯范式,教师应在每一个例题制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交流会,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重复执行控制指令》一课时,在安排学生进行“酷猫踢足球”这个范例制作之后教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平台重新进行操作,让学生在加深记忆的同时获得收获。此外,对于“重复控制指令”的错误操作案例,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错误的根源,从而掌握操作技术,培养学科核心素质。
(二)完善信息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评价机制的建立,并不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机和自信心得到增强。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学习目标的设置,并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例如,教学有关电子邮件的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怎样打开电子邮件等,以实时了解学生对电子邮件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课后为学生安排有关电子邮件知识的试卷练习,培养学生对电子邮件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师可实行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以保证考核和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使学生充分掌握自己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查遗补缺,进而去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众多素养中,最关键、最重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是“核心素养”。而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从强化认识和再现、重视情境环境创设、注重实践能力、精心设计活动、完善信息评价机制五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好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单莹莹.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2):82.
[2]雷晓英,邓德鹏.试论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89.
[3]庄华宏.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初探[J].新课程(上),2019(12):116-117.
[4]程琳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2):8.
[5]潘文娟.巧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效落实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