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级直驱线圈梭形保护带包扎方案改进 陈真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5期   作者:陈真
[导读] 摘要:MW级直驱线圈成型过程,梭形保护带包扎方案决定线圈成型质量,MW级直驱线圈梭形保护带包扎的改进是工艺结构的提升,给我们后续工艺方案制定给予借鉴。

        (西安中车永电捷力风能有限公司定子产线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MW级直驱线圈成型过程,梭形保护带包扎方案决定线圈成型质量,MW级直驱线圈梭形保护带包扎的改进是工艺结构的提升,给我们后续工艺方案制定给予借鉴。
        关键词:工艺结构;成型;梭形;保护带包扎
        0引言
        风力发电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对减少不可再生的石化能源的消耗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环境的污染具有很重的意义,是国家重点大力发展的新型能源项目。在业内都把电机线圈称为电机的心脏,线圈的工艺水平决定电机的寿命。本文介绍线圈制造中梭形包保护带新工艺方案及改进。
        1工艺过程概述
        线圈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都是:绕线-打砂-弯头-梭形包保护带-张形-绝缘包扎-整形-试验-交出。每个工艺过程都缺一不可,梭形保护带包扎工序不是线圈制造的关键工序,但梭形保护带方案的确定决定线圈成型的质量。
        梭形保护带常见的工艺结构:梭形线圈用压敏带固定再包斜纹白布带保护带;梭形线圈用压敏带固定再包聚酯热收缩带;ƒ梭形线圈用压敏带固定再包端部包扎聚酯热收缩带,最后包扎斜纹白布带保护带;④梭形线圈用压敏带固定,扎带固定。工艺结构、、④是直驱风电定子线圈常用的梭形保护带包扎工艺结构。
        1.5MW电机线圈梭形包扎使用第④种工艺方案,此方案经过多次设备改造、验证和实施才达到相对成熟的工艺结构。
        2工艺方案设想和策划:
        线圈制造过程中,阿尔斯通、西门子线圈成型过程中都不包保护带,如何实现1.5MW电机梭形线圈不包保护带。
        3工艺方案改进和实施:
        3.1设备改造:
        改进专用涨型机直线夹钳,将原涨形机夹钳钳口和鼻部挡板进行工装改制,选用聚甲醛POM、MC尼龙做成零配件,镶嵌在钳口,作为受力传动件,同时也作为线圈的防护。
        POM具有类似金属的硬度、强度和钢性,在很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都具有很好的自润滑性,它的耐磨性和自润滑性也比绝大多数工程塑料优越,良好的耐疲劳性。
        聚甲醛是一种坚韧有弹性的材料,即使在低温下仍有很好的抗蠕变特性、几何稳定性和抗冲击特性。用聚甲醛加工制作的配件镶嵌在钳口作为线圈的防护。
        MC尼龙制品作为工程塑料之一,“以塑代钢、性能卓越”,用途极其广泛。MC尼龙可直接取代原铜、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制品。不仅较好地取代了相应的金属品,而且使用户降低了成本,延长了整机及零件的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
        优点:重量轻、防腐、耐磨、强度高、具有自润滑等独特性能。其摩擦系数比钢低8.8倍,比铜低8.3倍,而比重仅为铜的七分之一。用MC尼龙加工制作的配件镶嵌在钳口作为线圈的防护。
        经过批量的生产验证
        通过从线圈成型质量、绝缘破损数量、工装更换频次、成本等多方面验证,得出结论MC尼龙制造的工装能够满足批量生产需求。
        3.2设备防护改进
        解决了直线夹钳问题后,成型过程中的最大的受力点就是鼻销,将线圈的防护转移到涨型机上鼻销上,涨型鼻销使用NOMEX纸和压敏带做好防护,从而取消白布带包扎。防护材料的选择上NOMEX纸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柔韧性,是工艺制造过程中的首选。
        3.3梭形线圈固定方式改进
        根据梭形线圈成型后导线绝缘破损位置不同,制定不同防护方法,梭形线圈包扎方式为:梭形线圈直线部分用压敏带2圈半10点固定,端部1和2 R角固定位置用压敏带平包4圈(根据张形机的破损情况调整,见下图)。


        4工艺验证:
        经过3个多月的现场验证,线圈张形120余台,检查员检查,线圈成型无质量问题;经过后工序定子线圈装配120多台,未发现有质量问题。因此,梭形线圈在钳口位置取消白布带包扎,经过现场工艺验证。
        5现场问题汇总和处理方案
        现场出现的问题如下:1.线圈绝缘破损:查找绝缘破损原因是操作类问题、设备工装磨损问题还是原材料问题,处理方案:操作类问题改进操作手法;原材料问题改进压敏带固定方式,向生产厂家反馈导线云母问题。2.线圈引线头掰头不到位:扎带扎不紧,处理方案:改提升操作方法,现场引线整形返工。
        6结束语
        通过各项改进,取消包布带包扎,改进工艺方案,提升劳动效率,提升生产周转率,减少劳动强度,节约原材料。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