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不容小觑的环节,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才能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只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建筑企业才能在建筑工程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国家的支持。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绩,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问题,建筑单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建筑工程中存在的管理与质量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
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1.1 施工技术对于质量控制的作用
施工人员是否具备新时代下所要求的施工技术,能否在施工自动化以及机械化的今天,掌握工作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施工环节并通过相关检测[1]。这才是能否保证建筑工程合格率的关键因素。因为,技术手段是建筑工程的基础,而随着建筑领域中机械化的应用,也相应的加快了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进展。所以,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而言,与时俱进并且合理完备的施工技术,才能让整个建筑工程加快施工进度,且能维持工程质量的基础标准。而已经被淘汰、不适用于现代机械化的施工技术,不仅仅对于工作人员有着安全方面的隐患,甚至对于整个工程建筑,也可能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1.2 管理措施对于施工管理的作用
在整个建筑领域的体系中,合理的管理措施能保证施工人员在正常工作的时间段内加快工作效率,顺利完成工作进度。然而,在目前可见的建筑工程领域内,管理人员自身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如:对工作人员,不能按照指定的管理手段来进行管理、施工工艺也没有按照相应的条例进行规定,亦或者是管理人员自身,并不看重制定的管理措施,也就是管理人员自身的不作为。从管理的层面上来讲,管理措施,不仅仅针对的是施工人员工作时的懈怠,其最重要的是管理整个工程的进度、标准工艺、质量检测。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就像是一个实时监测器,能很快的发现施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不足,进而加快修改,避免更严重的技术失误出现。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2.1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施工材料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本构成“细胞”,其质量性能直接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部分施工单位为压缩成本,按照工程技术标准规范的最下限选择施工材料,导致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主要表现在:楼板厚度不足,楼层隔音效果差;房屋建筑渗水问题突出,降低建筑工程实际使用价值;外墙体施工材料脱落,视觉效果大打折扣;保温效果不理想,造成室内能耗较高;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缩短,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问题。
2.2施工技术与管理理念问题
纵观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际,普遍存在着施工技术欠科学、管理理念滞后等共性问题,未能及时引进现代化施工技术,依旧沿袭传统落后的施工技术,无法将先进科学技术与现代精细化施工管理理念融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施工单位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狭隘地认为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会导致成本上升,降低经济效益。殊不知,先进施工技术可显著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并有利于在建筑工程业内树立良好口碑与形象,符合未来长远发展需求。
2.3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观念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人”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人”是贯彻执行房屋建筑各项制度与措施的关键所在。部分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观念淡薄,施工质量控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够,对显性或隐性质量隐患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由质量问题扩散蔓延,造成局部或系统化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受工程学、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房建施工管理经验的制约,部分工程管理人员所取得的工程管理成效远远不足。
2.4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建筑施工过程危险系数较大,建筑单位应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确保规范施工。我国建筑施工因建筑区域不同,安全标准也有所差异,施工人员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后续教育等多方面影响,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能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施工中无法按照技术要求与作业规范进行操作,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种类繁多,我国建筑业又呈现大规模、复杂化的特点,现场安全风险因素较多,对施工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由于缺乏前期的安全技术交底与现场指导,施工技术应用存在很大局限性,给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困扰。
2.5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存在缺陷
想要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体系,首先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当前,一些建筑企业在工程的质量监督方面存在问题,由于不健全的制度,导致事故发生时,无人承担责任,出现职权不明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再加上,建筑工程中,工程体量巨大,对很多细节的管控难以监督落实,造成施工的偷工减料、违规操作、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屡屡发生,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的危害了企业声誉,还导致工程质量的难以保证,建筑企业制定的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没能发挥实际效用,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有效举措
3.1加强对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
现在社会竞争相当激烈,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了,社会竞争优势也就加强了,也可以确保施工质量。所以,单位应先解决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制定合理计划,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完善。例如,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专业知识和安全教育等内容的培训。针对管理人员,应通过培训加强其管理技能、安全教育与职业素养等。同时,管理人员需按照不同员工的特点安排岗位工作,提高所有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也可以推动管理的贯彻落实。此外,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需要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按照不同员工的表现情况相应地进行奖惩,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都应遵循基本的管理理念,负责好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按期完成施工。
3.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可以建立工程项目评估小组,及时评估建筑质量问题,从而高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施工人员还要确保规范施工,做好现场的勘察作业,结合现场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对图纸进行熟悉、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现场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技术、材料、人员等多方面因素,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加强材料检查、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的力度,保证在材料质量与技术先进的基础上,提高现场施工的整体水平[3]。工程即将竣工时,还应加强工程质量验收,一旦出现安全风险,应即刻返工处理。
3.3加大工程监管力度
1)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形成健全的机制体制来对建筑工程中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进行统筹规范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这不仅要求建筑企业要有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制度,还要将这些制度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工程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对人才能力的了解、岗位与人才的匹配、资金整体的运转情况等。
2)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监督制度建筑工程的核心是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其质量的优劣离不开施工技术的监督。要设立专监部门,强化对施工技术的监督。建筑工程较复杂,操作环节较难,管理面较广,鉴于此,专监部门需要针对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完善监督体制,同时要考虑到监督制度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确保监督落到实处。
3.4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
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情况发现,我国的管理制度依然有不少问题。因此,应优化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理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全面分析施工情况,还要结合综合因素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建筑单位还需意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单位自身的管理理念,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建立较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
3.5发挥政府和监理单位监管作用
监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监理工作进行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监理制度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借助竞争的形式去挑选最合适、最负责任、最高质量的监理队伍,切实监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另外,监理单位也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理,发挥好自身拥有的监理职责,同时要不断消除监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监理职责。
3.6转变工程管理和施工理念
强化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自主能动意识是提升工程管理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可以保证工程管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因此,转变工程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思想观念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建筑企业要将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动员起来,通过进行宣传教育和自我学习等方式,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质量管理的专业能力,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好的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2)建筑企业和项目负责人要给予工程质量管理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提升对相关工作的侧重关注度,细化工程管理流程,进行综合性把控,将各种管理制度更好的实践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蓬勃发展的同时,建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豆腐渣”工程的存在,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备受相关各方重视。如何能有效地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控制的水平,成为建筑行业及企业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成为人们对我国建筑工程认可的标尺。因此,建筑工程行业只有探索出有效的策略,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窘境。
参考文献
[1]黄伟.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39.
[2]张炳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控制水准的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6):46.
[3]葛飞.解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51):129-130.
[4]白虹光.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措施[J].建筑工人,2018,39(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