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新发展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宋中英
[导读]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将乡村文化资源巧妙地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链接和融合,要引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方法,剖析当前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全域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对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政府  山东淄博  256102
        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将乡村文化资源巧妙地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链接和融合,要引入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方法,剖析当前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探讨全域旅游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对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多措并举;文化旅游;新发展
        引言
        当前,在进行旅游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将旅游项目和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通过对于文化的挖掘来进行融合发展,或者是在进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来进行相应的文化产业的紧密结合,从而让其文化发展以及旅游建设结合在一起,从而可以进行共同发展建设。
        1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旅游环境质量、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吸引能力4个层面,污染状况、生态本底、景区资源、文化资源、食宿条件、服务容量、服务水平、旅游流量和旅游收入9个方面26个指标构建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区域旅游生态环境是基础,对旅游发展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旅游资源质量和旅游服务质量决定了旅游吸引能力,从而影响区域旅游发展质量。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区域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是影响旅游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旅游环境质量取决于区域的污染状况和生态本底。污染排放对区域旅游生态环境具有负的外部性,研究从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废水排放总量对区域旅游生态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2多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困境
        2.1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程度较低
        在开发过程中文化旅游资源一直被视为一项事业,很少被看作一项产业。尽管目前很多文化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内涵与特色,但是由于缺乏产业化的运营措施与传播方式,既没有被充分挖掘,也无法实现有效经营,导致很多资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浪费[2]。
        2.2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基础设施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旅游资源能否得到有效传播的基础。目前部分地区严重缺乏与文化旅游资源相配套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游客游览体验,同时也不利于各种现代化传播方式的应用[3]。
        3措并举推动文化旅游新发展对策分析
        3.1借助发展特色村镇文化旅游振兴我国乡村文化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78年为82%,2016年该比例下降到43%。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定居、生活(尤其是年轻一代),留在乡村的大多为老人,导致皮影、剪纸、戏曲等民间传统艺术与习俗失去传承对象,青年民间艺术家少之又少。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和建设的重大战略,既包括产业振兴、生活振兴,也包括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深入挖掘具有传承价值的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新、开拓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模式,重振与传播我国的乡村文化精髓,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3.2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彼此促进,创造新的增长点
        文化与旅游均兼具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两者本身具有很多契合点,在市场、服务和产品供给、技术等方面的重合日益增加,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因素很多。文化丰富了旅游的内涵,为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素材,对旅游产品具有丰富和提升功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一种以文化享受、文化教育、文化交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融入文化内涵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旅游活动。

旅游为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提供载体,是文化实现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交流功能的载体,使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会文化、学习文化和交流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彼此促进,而且可以激发新的动力和生机。
        3.3挖掘地域特色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国内部分地区的民俗风情开始出现同化现象,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地域特色减弱,降低了当地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甚至会对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各地区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例如,民俗风貌、自然资源、红色文化等,但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的文化品牌。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保护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地域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3.4做好文化策划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品牌价值具有延展性且具有融合发展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文化旅游的品牌竞争力包含了文化内涵、资本、技术、营销、人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是形成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发掘当地文化特色、进行主题形象定位,凸显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独特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内涵,全力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知名度,加大对主推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注重营销、准确定位,通过整合各种相关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为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3.5充分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
        随着我国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应着重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虽然我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然而这些文化要素却没有在旅游产品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运用。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价值较低,使得我国旅游产品的售价普遍较低,从而导致旅游产品整体收入不高。文化内容可以赋予旅游产品更大的价值,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仅可以增加旅游纪念品的收入,而且文化旅游纪念品能够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游客也需要具有文化内涵的纪念品来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
        3.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具备传统性和现代性的二元结构,我们不仅要借助旅游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通过旅游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悠久历史形成的传统优秀文化,被我们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我们的根基和根本,成就我们的自豪和自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就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过惨痛的教训,这充分说明文明的脚步、文化的发展要跟上时代的进步,跟上世界的变化。文化发展不仅要传承自己的优秀文化,也要广泛汲取其他文明的智慧,这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7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旅游有效融合发展的先决条件,要让旅客从吃、住、行中都感受到旅游的价值,尤其是让文化能够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文化旅游的魅力。在美国,基础设施都比较完善,水、电、网、路等乡村与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几乎没有差距,而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地的厕所、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除了政府出资以外,地方更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使得不仅有意愿更有能力完善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旅游和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推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展方法来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并且结合相应的各方面措施来进行文化的挖掘和推进发展,让相应的旅游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通过对其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相关的管理规定来将其和具体的旅游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让旅游的游客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同时体会到文化的魅力,推动文化的宣传发展,促进人民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颜廷利.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48):39-40.
        [2]王关群,类淑桐.文旅融合背景下图书馆服务于红色旅游研究[J].学理论,2019(11):118-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