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类似海绵体的节水型城市体系。在雨季,通过大量的吸水、蓄水、渗透和净化,储存的雨水可以在需要时“释放”使用,打造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的结构有很多优点,一是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二是有效节约水资源,有效地再利用水资源。探索海绵城市的各项功能,包括市政道路建设、居住区绿化建设、城市生态规划等方面,海绵城市也是一个水弹性城市。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人类需求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资源短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工作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需要。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将对城市建设和园林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园林设计;运用
导言:在规划城市建设时,要注意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为了保证城市能够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变得更加美丽,海绵城市的概念应该不时地诞生。这一思想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和洪涝问题。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海绵城市的概念已经应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这一理论,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建设向海绵城市的转变,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气候和环境因素,能够充分利用雨水,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排放雨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能有效地吸收和排水。在这一时期,借助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内涝和雨洪情况,进而实现雨水的控制。可见,运用该理论可以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但是,在运用这一理论时,还需要参考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应遵循的原则
2.1整体规划
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概念是通过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融入其中的。在工作过程中,确立了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工作中,将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和发展过程相结合,更好地开展园林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在其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城市景观的蓄水净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功能。一方面,在城市整体发展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立过程是集蓄水、吸水功能于一体的园林雨水管网系统的建设过程,以更好地达到加快城市水循环的目的加强水资源储备。另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对全市的防洪、防涝等工作也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雨水净化工作具有了综合功能。
2.2生态有限原则
海绵城市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城市景观设计和相应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融入生态理念,以自然的力量在城市景观设计和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其生态功能更加突出,而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城市的实地考察,对城市的气候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水环境等进行相应的分析,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开展更好的设计工作,将排水系统、环境净化系统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的生态功能得到较好的凸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污染的缓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3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海绵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城市景观设计,分析其气候特征、人文地理条件。在原有城市景观覆盖范围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应的社会因素、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城市景观设计,在更科学合理的城市景观综合设计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思路
3.1建设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是指在屋顶表面种植一些植物,实现城市景观设计中屋顶的绿化。绿色屋面的施工对屋面的平整度和承载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屋面径流,还能起到降温、降噪的作用,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绿化效果。在选择植物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尽量避免使用需水量大、生态效益小的植物,多用荒芜抗旱的植物,降低人工灌溉成本。
3.2敷设透水铺装
透水性路面是海绵城市理论倡导的一种设计方法。透水性路面按其表面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稻草砖、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砖路面和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目前,透水路面主要应用于停车场、广场等人流相对较小的部位,通过透水路面的透水功能,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雨水在地面上迅速地在雨季中排水,减少积水的发生,避免涝渍的发生;二是为雨水的净化处理和高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透水路面作为一种常见的海绵形式,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3.3下沉式绿地
狭义上,低于周边道路和铺面地面200mm以下的绿地为下沉绿地;广义上,下沉绿地是指具有一定调节和储存量的下沉绿地。下沉式绿地在减少雨水滞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沉式绿地作为一种具有蓄水功能的设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广场、道路、居住区等,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重视下沉式绿地,充分发挥下沉式绿地的作用。但目前,下沉式绿地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3.4雨水集蓄设计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保证雨水收集效果是重要环节之一。为提高雨水收集效果,应尽量选用透水性路面材料,有效收集雨水。同时,修建缓坡生态渠,科学设计排水沟,提高雨水集蓄效果。此外,还可建设人工湖和集雨绿地,改善雨水储存。它还可以建立雨水湿地,不仅具有良好的雨水集蓄效果,而且可以为城市生态恢复做出良好贡献,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雨水集蓄设计。
3.5对城市景观的科学设置
在科学合理设置城市景观的过程中,要把绿色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有效结合起来,更好地管理雨水和洪水资源。在分散源控制方法的应用上,根据城市实际情况,改进生态调节和蓄能方式的使用,坚持雨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规划城市景观区时,应以排水系数和径流系数为实际规划标准,采用雨水花园、生态湿地等多种设施及相关技术,综合提高利用率。在设置透水铺路砖、碎石沟、蓄水池、混凝土透水铺路植草沟、透水通道等海绵设施时,要因地制宜,切实保证城市景观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要全面减轻雨水管网的压力,还需要达到防洪蓄水的目的,在减少径流的同时,建立分布式雨水管网。因此,在构建城市景观时,需要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相结合,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理念。
结束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城市景观设计在功能上更加全面,在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作过程中,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根据城市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用新思路、新方法改进城市生态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彭红元.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8(9).
[2]叶加嵘.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7(2).
[3]赵全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