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医院建筑设计已经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设计模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医院建筑设计的核心。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院建筑设计
引言: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医院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为例,其规划设计是以医生和患者的需求为基础,结合他们的行为和心理,通过持续的早期沟通和研究,逐步形成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1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整体布局
1.1具有创新理念
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平面多为矩形构图,虽然布置上简捷而经济,但形式过于死板,营造出一种特别沉闷的氛围。现代医院建筑的布局、造型设计应具有创新性,可以在空间和色彩的设计上整体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营造温馨、愉悦的就医和工作环境,为医院增添一点生机和活力,也能缓解患者的病痛和心理压力。
1.2具有舒适度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医院的特点,合理分配各区域,使整体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美观。例如,在设计妇幼保健医院时,应避免布局和流线过于拥挤,尽可能优先考虑患者的舒适和方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的重要一部分是考虑人们在使用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因此医院建筑必须满足各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最大作用。同时医院建筑设计应能节约经济投资,满足当地现有资源和环境因素,亦能体现自然美,与当地文化内涵相协调,与医院周围现有建筑风貌相协调,在关注了患者、医护人员的同时提高了建设方、施工方和其他非使用者的舒适度。
1.3具有配合度
医院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建筑类型,它的运行效率非常重要,而其中医院的医疗服务尤为关键,因此,医院的建筑设计需要考虑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医院的规模。众所周知,完整的治疗过程需要医院中各部门的配合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能力和响应速度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治疗过程的效率,因此,为了形成最有效的治疗路线,有必要合理安排各个科室的布局,以便医生和患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相应的科室。
2交通规划
还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为例,按照人员统一疏散、人车分离、洁污分离、新旧医院区域畅通等原则,设计方对全医院交通组织进行了梳理,最终确定了新医院的主要出入口位于城市的二级主干道平凉路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医院主体形象的展示。在主要交通节点上,通过局部架空、扩大入口广场、设置港湾式停车带等设计,使得人、车、物可以分开出行,形成有序的医院交通组织,意在缓解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同时结合对院区周边道路的分析,设计方对医院外的交通进行了相应的规划,在多个出入口设置临时停车区,防止大量社会车辆进入医院区域。在院区内部的道路设置方面,设计应结合市政和消防要求,在基地内形成高效的环路,使消防道路与整个医院区域相连,以保证消防车的应急运行要求。对于医疗垃圾、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的运输,从流线设计上限制了其在院内的活动区域,并规定工作时间,以避免发生医院内部的交叉感染。新旧医院区域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通过各种连廊串联起来,以确保患者和供应路线的便利性。以人为本的体现是为不同人群设置相应的流线,使他们能够安全方便地到达和离开医院。
3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
3.1以住院部的患者为本
医院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装饰设计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创造一个非常温馨的环境,让病人生活舒适,充分让病人放松身心的警惕,在医院里安心接受治疗,从而更快康复。同时,也要让患者家属信任医院,让他们相信医院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让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确保他们能够安心。例如一些妇幼保健医院病房在物品放置、光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设计,病人被分成特定的区域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确保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这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在与他人交流时承受的压力,使患者身心愉快,并对接受治疗充满信心和期待。
此外,增加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能唤起他们对外界的向往,他们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尽快出院。
3.2以陪护人员为本
病人因病住院,他们将与他们的亲朋好友短暂分开,所以陪护人员在这个时候是非常重要的,病人的康复离不开随行人员的帮助,他们对病人的陪伴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和心理治疗。因此,医院需要划分一些公共场所,以便陪护人员有地方休息,进一步加强患者与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例如,医院的公共区域可以配备咖啡馆、小型锻炼场所和景观美化场所等,为陪护人员提供休息场所,使患者与陪护人员聊天更畅快,减轻病情。陪护人员还可以利用引入室内的自然景象使患者感受到医院外世界的生气,让患者充满期待和向往,这将使病人对康复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并帮助他们的病情得到改善。
3.3以医护人员为本
医务人员是医疗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所以设计者要确保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能够畅通无阻地了解病人的情况,以便为病人提供全面的服务。为了照顾病人,医务人员经常熬夜值班,不能好好休息,因此,有必要为医院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区,以便他们在短暂的休息时间内尽可能充分地放松。还必须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最基本的是确保办公区域使用方便,尽可能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这样他们可以保持更良好的工作状态。此外,有必要确保医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由于患者的病情相对复杂,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在医院内部进行沟通和学习,而且还有更大的改进和学习空间。很多年轻的医护人员需要专业教授对其进行指导、示范,以便及时、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使其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因此,示范教室也是一个必要的空间设计内容。
3.4功能设计
中心医院中各个楼的每个诊断区都通过一条环形医疗街串联起来,环绕这条医疗街设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敬老、助残、查询、分级登记、如厕等服务功能,便利的垂直交通和醒目的标志为患者提供清晰的交通指引。院区中每个功能模块都建立了一个“端到端”的模式,为每个部门、诊所和专业的细分创造了条件。它不仅方便了医学教学和交流,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交叉。以“共享中庭”和“循环医疗街”为核心,将门诊、医疗技术和老医院区等主要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流程系统。各功能区尽可能为患者、医护人员创造舒适的医疗和工作环境,避免不必要的交叉和安全隐患,缩短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5医院建筑中安全防范设计
医院的环境设计应该让人感到温暖。这种环境不仅能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还能充分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增加人们对医院的良好口碑。因此,医院的各种基础设施必须完善,整体设计必须保持整洁一致,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此外,医院的建筑设计应基于周围环境条件与医院总体规划的结合,应设计好人员和车辆进出医院的方向,包括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流线、医务人员流线、清洁流线、污物流线等,以避免各流线交叉混合。
结束语:
如今,医疗行业正朝着人性化和科技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广大人民服务。因此,从医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各个科室的设计、各个病房的设计,到医院周围的环境布局,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所有患者、陪护人员和医务人员提供和谐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海清.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
[2]胡庆,钟逸青.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探析[J].中华建设.2019(11)
[3]卢海清.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1)
[4]董洋,刁艳.试论以人为本的医院建筑设计和布局流程[J].江西建材.2015(07)
[5]忻国豪.以人为本和自然共生的医院建筑设计[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6]蔡健宗.以人为本与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的问题探讨[J].广东建材.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