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唐晴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7期   作者:唐晴
[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再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使得施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高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放缓,再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使得施工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本文将就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和剖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促进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优化策略
        引言
        近年来,基建投资增速有连续放缓态势,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监管机构仍然强化行业的政策导向,加强市场监管、施工企业融资环境趋紧,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举债经营的特点,资金周转压力较大,大幅提升了施工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在新环境下,绩效考核得到了众多施工企业的关注,主要原因是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施工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的主要工具,也是开展人员激励、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更是促进施工企业和员工构建利益共同体的主要途径。如果绩效考核系统不完善,或者方法不够合理,不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而且会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员工抵触、无法有效应用等负面影响,降低管理的效果及效率。为获得良好的应用价值,开展新时期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优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在经营运转中,进行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成本控制是管理者根据设定的目标,施加主动的干预,掌控实际发生成本在预期目标内的成本管理活动。施工企业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材料费,如钢筋、水泥、砂石等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费,即工程施工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其他直接费用,比如现场施工中发生的不属于以上各项内容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包括:施工器械的折旧费,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非、损耗费用、办公经费、差旅费、劳动保障费用等。与其他行业相比,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是投入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单体性、固定性。这就要求项目成本管理工作要随工程项目紧密进行,疏于成本管理将会付出巨大代价。
        2施工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2.1注重各项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
        确定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指标是进行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在考核指标及权重的设计过程中要对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明确的划分,并赋予一定指标权重。一是,要注重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此时要依据施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或是施工企业的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常用的KPI指标设计的方法有战略地图、任务分工矩阵及目标分解鱼骨图等方法。在设计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时要注重符合SMART的原则要求,对年度KPI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以使各指标能在各部门得到有效的落实;二是,要注重岗位职责指标的设计。在设计岗位职责指标时,要依据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要求对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精密的提炼,明确岗位的制度建设、内外部协作关系及目标计划的制定等;三是,要注重工作态度指标的设计。工作结果与工作态度的投入密切相关,对工作态度的考评就要设置有效的工作态度指标(WAI)。工作态度的指标要注重从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作干劲、工作热情、工作忠诚度及工作服从等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岗位胜任特征指标的设计。是否能完成本职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素质是岗位胜任特征指标设计的关键点,在对施工企业员工内在行为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岗位胜任特征的外在行为指标的设计,可以综合地评价被考评者与绩效目标的契合程度,同时也是考评施工企业领导者的关键指标。


        2.2建立适合施工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
        不同的施工企业因其施工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不同,其管理风格也会大相径庭,所以仅凭一种绩效考核体系是不能适应所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很多施工企业会因为重新设计一种绩效考核体系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力,就会照搬其他施工企业成功的绩效考核机制,但这种机制是不与施工企业本身的管理方式挂钩的。并且,由于实施了目标管理,施工企业的整体目标也有所不同,那么考核标准也会有所差别,所以施工企业在建立适合自身的绩效考核体系时,还要结合目标管理中的指标以及自身的施工企业文化来进行设计。
        2.3结果和过程并重,保证绩效考核的权威性
        国有施工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能把施工企业目标转化为关键的、可测量的标准,能提供一条纽带,把员工的工作和施工企业目标相连接,并不是对所有工作和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价。因此,不能为考核而考核,而是要通过对其过程的管理、控制来实现施工企业目标。比如: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第一季度的合同签约额100亿,绩效考核的主要工作并不是对市场业务条线第一季度100亿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考核,而是当100亿目标确认之后,对其进行分解处理,包括分子公司的纵向支撑、其他相应条线部门的横向协同,将支撑100亿目标达成的关键工作和细分指标按节点分解到相关部门和岗位,然后对分解目标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和把控。过程中对各项关键工作和细分指标进行评估和预警,督促被考核人员或者单位及时调整策略或者制定改善措施,保证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2.4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结合的优势
        对目标与作业成本管理流程和模式分析,优劣势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可以从对比中,发现作业成本管理与目标成本管理两者间不存在排斥现象。除了能将自身的优势不断的扩大,还可以弥补彼此的不足。目标成本管理主要是将施工企业的经营与市场竞争紧密结合,强调市场导向,在生产领域存在局限性。作业成本管理主要是以施工企业的各个作业层为主,与目标成本管理达到了互补。因此,目标成本标准可以与责任区域相匹配,有效实现作业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两者的优势。(1)成本分配更合理准确。以工程报价为基础对项目收支进行预测,为编制项目目标成本提供了依据,将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互相结合,使两者各自的优势得以发挥,依据施工流程进行详细核算,落实到相关作业,并准确的进行分配。这样能帮助管理人更细致的了解项目各个层次的资源消耗情况,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调整,促使成本资源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整个项目成本核算的精确性也得到了提高。成本分析提供的信息越准确,成本分配的合理性越能得到保障。(2)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显著提升。目标成本与作业成本的有效融合,使工作人员对于项目资源消耗动因有了深入的研究,再结合目标作业成本控制的深入分析,更确切的将分解成本落实到各个岗位负责人,并在施工完成后根据此实行奖惩制度。岗位负责人都参与了项目的管理,不断的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将有利于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消耗与无意识的浪费现象,更全面的控制工程项目中的资源消耗。(3)改善内部管理并优化资源配置。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的程序,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细化,规定各部门单位的成本节约目标,引导负责人积极参与施工企业成本优化,管理施工企业内部流程,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从源头上进行成本控制,及时获取成本信息,为建立高效成本管理模式有积极意义。
        结语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施工企业如何切实开展规范的绩效考核是施工企业于市场激流中得以安稳发展的有效保障举措。对此,施工企业须切实做好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及权重的设计,在充分分析绩效考核发展短板的基础之上,拟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管理策略,以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效用。
        参考文献
        [1]葛瑞.施工企业如何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J].施工企业管理,2018(09).
        [2]周茂卫.我国施工企业实施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业工程,201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