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湖理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探讨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张钰倩 季烽 李磊
[导读] 摘要:在生态河湖理论下,基于新形势的要求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仍旧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就需要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明确,然后在生态河湖的理念支持下,做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此来提升整体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质量,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2
        摘要:在生态河湖理论下,基于新形势的要求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仍旧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样就需要相关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明确,然后在生态河湖的理念支持下,做出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具体措施,以此来提升整体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质量,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河湖理念;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期间,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河道的综合治理而言,对于优化城市与改善人们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生态河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内容,也是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战略实施目的,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各个管理部门与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加大管理的力度与重视程度,明确在具体的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以此来应用有效的管理措施展开后续的一些重要工作,进而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在生态河湖理念下的管理水平快速提升。
        1、生态河湖理念的相关内容分析
        规划设计遵循“生态、人本、环保”的设计理念,创造人、河流、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空间。生态河湖建设其具体的要求和重点由以下几点组成。
        第一,突出特色,创造精品。河道治理,重在特色上做好文章,迎合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态需求,在项目安排上,力求清新自然,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与自然环境密切融合[1]。
        第二,尊重自然,巧于因借。规划中在满足河道天然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维持现有河道流势,力保自然河道地貌所形成的原生景观(包括植物景观),尊重自然,“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尽量减少人工修饰的痕迹,减少土方量。
        第三,传统文脉与现代创新相结合。规划与生态设计手法要体现传统文脉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特色。使治理后的河道很好地融入地方文化特色。
        第四,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河道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生态河道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治河思想,充分发挥生态河道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河道与周边完整的环境体系,使河流与周边环境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
        第五,“着手项目、放眼未来”的城市经营理念。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工程,也是环境保护工程,其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间接效益。规划建设必须坚持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资金的原则[2]。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2.1运行人员与技术力量不足
        在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关于工程运行的人员建设与技术支持呈现严重的不足现象,例如我国的江苏南京秦淮河泵站建设中,其中有干部职工15名,这些员工既要参与到日常的工程运行工作中,又要负责日常的工程维护工作,每个人的任务较多,并且比较复杂,同时在各项任务中的维护以及编制调整方面并没有满足实际的工程需要,并且在泵站的运行人员明显偏少,同时工作时间较短,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导致其具体的业务能力不够强,人员的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职工的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2.2设备故障较多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很多设备都会长期的运转,例如一些机组的零部件等装设备,经常会出现齿轮箱轴承的区域出现渗漏问题,并且轴承在长期的作用下容易被腐蚀,这样导致在电机运转期间会产生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并且电机不经常维修与管理,导致最后的设备老化失修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运行的质量[3]。


        2.3现代化管理不足
        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很多人员在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工较少,并且很多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严重不足,在最后的管理方面难以满足实际的运行需求。另外工程监控、维护养护以及运行管理系统都相对较为薄弱,近些年虽然已经开展了自动化的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但是很多水利工程依旧在运行传统的管理方式,一些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设备根本没有落实到位,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强度都没有有效减少,现代化管理水平也难以提升,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的稳定运行。
        3、基于生态河湖理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分析
        3.1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在管理与维护工作方面,需要将二者实现分离管理,在目前的工作状态下,将年龄结构抽调,并且将专业知识进行互补,一般在泵站机电检修方面的专业知识人员需要作为其管理热人员,负责其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同时,稳步推进维修养护机制改革。将日常的维修保养交由养护公司统一管理实施,养护公司可根据各阶段的工作量情况灵活调动施工力量,减少机械和人力的闲置。另外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施工队伍加强管理,保证整体的工程质量,减少设施的返修率,将养护工作真正的实现专业化、机械化,提升整体的养护水平[4]。
        3.2提升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是工程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系统梳理水利工程的运行及管理,实现资料的科学化收集,并且将收集到的资料合理整编入库,在工程管理中结合实际数据建立科学的模拟系统,结合数据模拟系统对工程实施精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另外在管理期间需要结合先进的管理技术与手段,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结合数据采集和传输以及储存等功能对水利信息进行全面的在线访分析,进而将工程的运行状态全面掌控,提出合理的措施,以保障整体工程建设的有效性与科学性,进而减少技术人员简单而重复的劳动形式,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进而将水利工程的整体服务质量加以提升。
        3.3落实安全生产防护措施
        结合我国制定的相关噪声控制规范要求,对于一些能够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降噪处理,例如设置消音器或者防噪声罩等,同时在厂房、办公室以及值班室都要做好隔音处理,并且选择适合的防噪材料,将这些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掌控好,并且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防护措施的佩戴,例如耳塞、耳罩等。同时对从作业区域做好噪声的检测,制定合理的计划对造成来源的主电机进行定期更换,进而改善其运行的条件。
        3.4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人才管理是工程管理的核心,重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教育,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和工作力度,培养提升队伍业务素质。一是要积极选拔优秀人才到相关高等院校进行脱产培训,开展有针对性、业务性的学习,为工程管理储备人才和技术力量;二是开展技术工种培训,依托工程职院,根据技师、高级工及中级工等人才结构 需求,对电工、钳工等技术工种人员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其具体的培训内容应当突出一些实践性的原则,增强其专业技能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基于生态河湖理念下的水利工程建设分析中,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运行的状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体制改革、防护措施以及专业队伍培养等对策,积极促进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保障其运行的质量,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周邦霞.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改善途径思考[J].价值工程,2019,38(28):27-28.
        [2]河北谱写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新篇章[J].河北水利,2019(09):20-21.
        [3]夏荣鑫.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参谋,2019(19):63-64.
        [4]魏亮,黄伟.关于黄河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的几个问题[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7):302-3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