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与农田水利管理浅述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唐爱民 王佩
[导读] 摘要: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实现建设的和谐性及管理的可持续性,确保新形势下的灌溉及防洪需求,是目前农村建设的重点。
        惠民黄河河务局  山东省惠民县  251700
        摘要:在农村水利建设中,实现建设的和谐性及管理的可持续性,确保新形势下的灌溉及防洪需求,是目前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实践可知,必须加大农村水资源治理力度,加大在农田水利工程上的经济投入,这也是今后农村改革需要长期坚持的。
        关键词: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管理
        前言: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田水利是其农业发展的命脉。我国对农田水利工程十分重视,因为其不仅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我国对防灾减灾非常重视,尤其是在进入“十三五”规划后,农田水利防洪抗旱措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以此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我国水资源状况
        1.1我国是干旱国家
        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丰富,属于干旱国家,其水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6%,加上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用水量十分巨大,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在水资源应用上存在着更大的压力。此外,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水资源分布较为丰富,而有些地方水资源十分贫乏。就南方地区而言,由于降水量比较丰富,因此水资源分布较为丰富,南方人口密集,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相对比较充裕。而北方地区空气干燥,降水量较少,水资源分布相对比较欠缺,但耕地面积较多,因此十分缺乏水资源。
        1.2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使得水利设施调节变得十分必要
        由于我国各个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尤其是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多而降水量并不丰富,因此需要依靠水利设备进行水资源调节,使得水利设施在农业发展中凸显出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我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田水利工程又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农田水利防汛抗旱设施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根据我国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其在防洪抗旱的能力并不高,导致一些农民在发生干旱或洪水灾害时受到极大的损失,对其经济收入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于农田水利防洪抗旱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
        2防汛抗旱管理措施
        2.1推广节水技术
        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节约能源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尤其是节约水资源是节约能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在进行农田水利管理时,应当大力推广节水技术,这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农田水利管理中,采用新型节水技术可以节约淡水资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用最少的水,促进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提高。在我国当前的农林水利工程管理中,比较常用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等。通过应用节水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水资源污染,起到提升农业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在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中,我国应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在管理中实现以科技为本,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优化调配、节水节能、监测管理,对于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尤为重要,通过这一措施的应用促进我国农田水利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高效化。
        2.2加大农村水资源治理力度
        当前我国农村普遍面临着淡水资源减少的问题,同时水资源污染问题也十分的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得农产品深加工、农村养殖、乡(镇)企业等排放的污水大量增加,对河道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水环境恶化,不仅阻碍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时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水源的保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治理,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的水源得以有效的改善。

另外,由于农村地区的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因此在治理河道水污染的同时,还要治理乱砍滥伐现象,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水源环境。
        2.3改善农田水利灌排技术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农田水利的管理,出台了一些新的管理要求和措施,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在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农垦区,促进农业生产的优化调配、节水节能、监测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要想使这一模式在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地改良农田水利灌排技术,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进行适当适时的调整,使其可以很好地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高防洪抗旱能力,促进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4加大在农田水利工程上的经济投入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利国富民,效益具有持久性。在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和灌溉的综合性作用,对于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针对水利设施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适当地给予一定的资金倾斜。国家财政部门应当专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维护以及升级改造。对于农业生产用水用电等,可以给予使用人员一定的补助。为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持久性效益,必须加大建设与维修改造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5加强运行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管理难度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工作岗位,及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使全体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聘用和引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和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加强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和建设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将原有工程管理人员,根据专业水平的不同合理进行岗位调整,将掌握水利机械工作原理且熟悉机电设备性能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泵站操作和运行管理工作岗位。在工程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工作中,要将熟悉工程特性、灌区情况和供用水工程的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安排在灌溉管理和供用水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确保灌溉管理、调度运行和供用水管理正常进行,充分发挥灌区工程效益。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充分利用每年运行管理间隙,轮流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借鉴相关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改善自身不足,丰富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工作技能。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3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的整个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农业管理过程中,农田水利资源作为重要部分,不仅在促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改善着农民生活品质,并在防洪抗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防洪抗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伍平权 . 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重要 性分析 [J]. 现代物业 ( 中旬刊 ),2018(12):50.
        [2]李富祥.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与建议[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2).
        [3]孙静 . 浅论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 用和建议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393.
        [4]冯海交.农田水利管理与防洪抗旱问题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12):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