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与壮大,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具备较快的建造速度,可减少人工劳动力的应用,建筑质量高,同时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可实现重复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也成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资料报道称,直至2020年,我国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需要超过20%,而在2025年,这一比例需要超过50%。但目前我国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所占的比例不足5%,而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成本管理不当。
关键词:EPC模式下;BIM;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
一、装配式建筑与BIM结合的必要性
所谓装配式建筑即指大部分构件通过工程生产完成,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利用吊装连接,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混凝土建筑是装配式建筑最多的一种,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一是有效缩短了施工的期限。与传统现浇法不同,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均由工厂完成,只要现场拼装便可,该方式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并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劳动力,充分体现出了现代社会机械化作业的优势;二是降低了环境静符合。由于所有构件均于工厂加工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地的污水排放与粉尘、噪声污染;三是降低了资源的损耗。在工程当中进行流水化作业更有利于机械与磨具的重复使用,有效节约了自然资源。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相结合的必要性,笔者总结得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效率
装配式建筑主要对预埋构件与预留孔进行周密的设计,所以相比于传统建筑,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便显得尤为重要。利用BIM平台给各个专业的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其充分实现自己的诉求,并在碰撞模拟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疏漏,有效降低了变更设计所带来的花费。
2、实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建筑模型的使用有利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发展。通过云端将不同样式与类型的建筑构件组合在一起,形成预制的标准化族库。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族库中的构件进行随意组装,实现了装配式结构件筑的多样性发展,并极大的降低了设计的成本与周期。
3、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
将BIM技术应用于转配饰构件设计当中,可以让整个构件的尺寸设计更加精细化。并利用模型判断格结构的连接状况,避免由于设计粗糙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研究
1、施工前期阶段的成本控制
(1)招投标阶段。主要包括商务标、技术标的编制。商务标制作中,传统造价计算中,造价员通过手算进行,费时费力,并且准确性较低。如今采用BIM软件进行造价计算,将手算算法完全融入计算机软件之中,使造价人员从巨大记忆量和计算量中脱离,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标制作中,运用BIM技术进行虚拟施工,将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模拟作为一种辅助说明,可以增加技术标书的说服力。除此之外,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对管线方案进行优化也可以增加招标单位对其技术的认可。因此,在投标阶段,不管是商务标还是技术标,运用BIM均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2)签订合同阶段成本控制。合同的签订主要是以工程造价和责任的归属问题展开的。利用BIM软件可以轻松计算出工程造价,考虑在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形成成本的产生过程。此外,利用BIM进行碰撞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索赔的产生,确保了工程顺利地进行。同时,BIM技术具有信息共享功能,从而促进了工程信息的交互,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施工准备阶段控制,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成本计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与管理结合的产物,利用BIM技术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展现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此外,还可以通过BIM对施工方案中的管线进行优化,防止由于现场管线问题影响施工进度。成本计划编制。
成本计划是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可以利用已经完工的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因此收集已完成工程的数据显得尤为重要。BIM包含着已完成项目的全部数据,通过BIM进行模拟成本计划,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還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2、设计阶段管理研究
(1)测算预制率经济性:不同预制构件具备其独特的预制贡献率,因此需要对不同预制率方案所具备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对具备较大的预制贡献率,同时具备较小的成本增量的构件进行优先选择,通过建造成本与工期效率来对成本增量进行计算。
(2)设计指标限额:在传统管理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设计单管控意识,而在EPC模式下,发挥主导作用的为装配式建筑设计,因此基于限额设计,通过对标准设计和价值工程进行运用实现优化,从而达到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限额设计是参考投资估算或总概算的限额开展满足技术要求的设计,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投资估算对初步设计进行控制。
(3)设计标准化:可借助BIM技术对可视化构件信息模拟库进行建立,对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的“族”进行构件,优化选择,不但可使设计工作量减少,同时也能够使模板的通用性提高,使构件生产成本降低。同时可利用BIM技术来使设计人员对设计信息进行传递,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同步修改。
3、采购阶段管理研究
(1)采购管理:首先采购人员需要对市场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搜集,对商品价格趋势进行把握,使市场价格波动对采购产生的影响降低。其次需要将采购需求进行确定:采购人员可将采购信息和设计人员、工程人员共享,三方共同商讨确定采购需求。最后需对采购时间与成本技术计划进行制定:采购人员与工程人员需参照招标数量以及施工进度,来开展采购计划制定,通过对采购时间进行合理确定,将库存减少,使工期得以缩短。
(2)供应商库管理:首先对供应商评价小组进行成立,做好供应商考察工作,对是否将其加入到供应商库进行判断,同时评价小组的监督可有效预防腐败情况的发生;其次需要对供应商选择标准进行建立,从而使供应商的选择有标准可依,将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使供应商的选择更为科学;然后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其经营状况、产品质量、工厂规模等;最后需要对战略合作关系进行建立,使商品供应保持稳定,将交货时间缩短。
4、施工阶段管理研究
(1)对生产要素进行严格控制:(2)对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3)避免无效成本,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包括设计、生产、采购、运输等多方面的无效成本;(4)对签证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在开展变更前,总承包商需要变更方案所具备的经济性开展分析,并划分清楚责任。
5、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竣工结算在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确定项目总成本的重要环节。传统结算过程依照二维CAD图纸进行,工作量巨大。BIM的引用使得整个情况彻底改善。BIM模型的建立是跟随工程的进展而逐渐补充的,几乎包含有工程的全部信息。利用BIM软件的专业模块进行核算,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BIM技术融入装配式建筑中的必要性,并详细的介绍了BIM的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利用BIM技术进行项目成本控制,较传统模式优势更加明显,值得广泛推广使用。但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BIM技术的发展依然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相关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实际的工程经验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于淼,才士武.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95-101.
[2]庞业涛.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分析与控制策略[J].四川水泥,2019(01):287.
[3]刘占坤,孙国帅,刘亚卓.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评价[J/OL].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