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7期   作者:王丹丹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形式拓展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跟进时代的创新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形式拓展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跟进时代的创新发展,转变相应的教学观念才能够更好的适用于现代教育体系当中。因此,教师需要摈弃传统教学观念当中所存在的局限性,通过结合当代小学生的兴趣和性格特点,并加入适用于学生年龄特征的趣味活动,例如律动等教学元素的融入,能够充分调动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就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以及适用的教学方式予以相应探讨,并对今后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方式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价值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教学方式
 
  一、律动元素的融入所带来的创新价值
1 帮助学生练习音乐技能
        通过对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理解和探讨我们能够发现,哪怕是处于小学生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也能够依靠自身的方式感受到自然界和生活当中所具备的各类声音元素,并加之模仿,并通过自身的表达形式体现其当中对于情绪的把控和情感内容的表达。因此,依照此种教学特点,在实际音乐课程教学开展阶段,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自身体态的律动形式从而进一步的感受音乐当中的情感魅力,使得小学生的律动培养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升和加强。教师也可引导学生主动的通过自身的律动行为,加强与音乐本身之间的互动交流,例如,通过击拍、踏脚、拍手以及摆动身体等方式,通过自身不同方式的表达从而直接有效的参与到音乐活动的组织进行过程中,以此通过律动元素的融入简化小学音乐教学的课程进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更为轻松且愉悦。
2 提升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形式的音乐教学阶段,其有关于课程活动的开展大多围绕教师口头讲述以及示范教唱的形式予以进行,但此种教学模式学生一直身处于被动化的学习模式当中,学生只有单一化的学唱模式,无法完善与音乐课程以及教师的沟通和互动,并且受到学生本身年龄特征的影响,其无法对枯燥无味的传统音乐课程快速有效的投入更多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趋势影响下,应当充分创新并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边唱边跳的教学环境更为符合当下小学生的心智发展。通过律动元素的引入,能够使得小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阶段,更为愉悦且自然的收获其当中的核心教学因素,以此为学习树立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让整体的教学环境能够更为舒适且自然。
3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律动教学的引导能够在根本上通过加强学生对于身体动作的记忆,从而完善对于音乐题材的节奏特性的把控,依照身体动作与音乐本身律动的结合,使得自身对于音乐本身的记忆加强,从而在其教学环境的驱使下,完善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激发,使得素质教学的核心因素能够在其当中得以有效体现。
4 调动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组织环节,教师可通过对于小学生的理解,以及结合其本身的年龄特征,在每节课程的开展阶段,均以不同的音乐曲目作为主题,为学生展现不同旋律的音乐作品。小学生由于年龄阶段尚处于特殊发育阶段,整体性格特征的呈现使其往往容易对新鲜事物投入更多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活动组织阶段,通过以不同题材的音乐曲目作为教学活动的开端,能够有效调节课堂当下的环境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音乐题材本身的深入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律动辅助歌唱教学策略
        学校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此种形式加强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核心培养,相同的音乐教育的开展也具有同样的教学意义。在不同的音乐曲目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当中体会到作曲者本身的情感以及身处的意境状态,通过结合此种特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阶段,可为学生寻找提供相应富有教育色彩的曲目进行播放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感受到音乐本身所赋予的力量,此外,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萌芽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在此阶段教师的良好引导教育,能够为后续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带来良好的巩固基础。例如在歌曲《小蜻蜓》曲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蜻蜓的动作模仿,在课堂互动的充分参与下,学生能够通过音乐的律动有效支配自身身体的律动,不仅能够拓宽自身的知识点涉及范围,还能够通过此种形式加强律动在音乐课堂当中的引导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并加强课外知识的巩固教学。律动元素的设计搭配是当下教学阶段的创新元素特征,通过此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直观感受,例如在对《大鹿》课程讲解过程中,为了解决学生所可能存在的理解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更直观的帮助,可通过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大鹿、兔子和狼 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自由描绘自身所想,进而在即兴的表达过程中完善对于音乐情境的再现。
2 律动辅助欣赏教学策略
小学课堂对于音乐课程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知识涉及范围,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此种形式培养学生有关于审美的进一步认知,从而在核心根本的基础上加强对于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众所周知,无论在何种阶段范围的学习当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开展阶段需不断加强学生对于课程所投入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以此增强学生对于课程开展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往往对于新鲜领域的事物会投入较多的注意力和学习精力,因此在新鲜的教学领域中,教师可通过利用学生求知欲强这一学习特点,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整体求知兴趣。
3 律动丰富创编活动的开展策略
        通过分析当下小学整体的教学环境我们可以得知,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其显现的教育优势。在传统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示范教唱环节,学生在重复枯燥的课堂环境中无法得到自身能力的有效提升,而通过律动教学元素的融合,当下小学音乐教学充分打破了原有教学环境所存在的局限性,使得课堂活动变得灵活有趣,学生也能够通过律动元素的融合从而充分得到自身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发挥。但是教师应当掌握律动元素在音乐教学当中的实际引入程度,律动教学元素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辅助形式,不能通过此种过度教学让学生只喜欢音乐这一学科,而忽视了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要记住在任何阶段,都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构建其喜欢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具有足够自由的兴趣时间去学习音乐,以此自主性的感受音乐本身所富含的魅力。
三 总结
        综上所述,律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在今后随着音乐课程的新标准的不断完善和实施,律动教学在今后小学音乐课程当中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律动元素的引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善静态与动态之间的完美融合,以律动的动态韵律美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律动元素的引导,充分完善音乐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作为教学阶段的主要引导者,应当充分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以律动元素作为全新的教学融入题材,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参加课堂活动中的各项内容,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毛荣秋.舞蹈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与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0).97-98.
[2]童琳.浅议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J].音乐时空,2016,(4).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