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我国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着力于开发人的各种潜能,重点是创造力潜能。由于受功利主义教育观以及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儿童观的影响,幼儿教育过分重视知识、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幼儿兴趣和潜能的培养。本文利用布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布艺活动 兴趣 游戏活动 思维 创造性
由于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是存在一些偏离教育规律的现象。由于受功利主义教育观以及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儿童观的影响,幼儿教育过分重视知识、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幼儿兴趣和潜能的培养。在过去几年里,我园个别教师分别在小班和中班开展布艺教学活动,我们发现那些颜色鲜艳,形象逼真可爱的布艺玩具深深的吸引着幼儿,他们喜欢到娃娃家去拿布艺玩具玩耍,于是我们开设了生活区,在生活区适当地投放了一些用边角布料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玩具,渐渐地我们发现孩子们不喜欢拼搭的塑料玩具了,常常到生活区玩布艺玩具。幼儿的这种转变主要因为布是幼儿熟悉的物品,从身上穿的、戴的、用的,到装饰品,处处可见,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经验领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发现了布艺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过去的活动中,教师所选择的内容欠丰富,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的教育作用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而近两年来,这些布艺材料走进了我们幼儿园,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布艺材料进行游戏促进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一、营造氛围,培养幼儿创造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直观形象地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使幼儿在喜闻乐见学习氛围中,动脑筋、想办法,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幼儿进行以布艺为主的艺术教育时,一方面引导幼儿对布艺馆收集的布艺作品进行观察和欣赏,从布艺作品创意设计、颜色搭配、图形选择、缝制粘贴、涂色技巧等方面,认识和分析布艺作品所蕴含的美感,让幼儿在享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对布艺的认同和兴趣。另一方面组织幼儿通过亲自设计、亲自动手制作布艺作品,在与其他幼儿的相互协作中,把自己的所想用布艺作品展现给别人,在享受成就的同时,激发幼儿对布艺的兴趣爱好。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自己动手创造布艺作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幼儿在能力、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表现,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幼儿的个性品质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幼儿园进行布艺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发展所需,也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培养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对幼儿开展布艺教育的组织研究,扩大了幼儿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涵,对发展幼儿的个性品质,提供理论基础。布艺教育的实施,既顺应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又培养了幼儿在布艺方面的探索,丰富了幼儿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二、走进生活,激发幼儿的创造灵感
? 《指南》中指出:“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本身就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的源泉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孩子创造的作品反映的内容也是幼儿的生活,所以在游戏中我们重视丰富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来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前期我们投放了大量的边角布料,让他们随意的用布料玩耍,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们能够玩出许多玩法,他们最喜欢把布料披在身上,有个小女孩儿说“老师,你看,我是白雪公主。”接着,一个小男孩儿马上把一根布条缠着在头上说:“那我就是王子。”接下来就有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说:我是皇后、我是皇帝、我是巫婆、我大女儿……。看得出来,他们有对在生活中已经熟悉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所以我们生成了表演剧场主题活动。确定主题后我们就按照:分配角色——选择布料——裁剪布料——装饰服装——进行表演的环节开展活动。
首先分配好角色后,我们在表演后台为小朋友准备了大量质地、形状、颜色不同的边角布料,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角色所需选择布料,借助一些工具进行裁剪,前期他们的服饰比较随意,随便披在身上或者系在身上就算设计成功,表演后,他们通过观看视频或者谈话活动,发现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服饰不能明显体现角色、服饰不牢固容易掉下来、服饰在表演中不便活动等等,第二次进行我们将同样的表演换成另外一部分幼儿进行,从服饰的搭配和表演的技巧都比第一次表演效果好,后来我们还会进行第三次、第四次……,每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幼儿在每次体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开展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我们始终以“幼儿与环境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的原则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让他们在与布艺材料的互动中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这里我们注重的是幼儿的积极探索的欲望和情绪,而不是幼儿作品本身的成功与否。
如开展“爱心布艺袋”活动,老师事先收集了各种造型别致、形状不同的、颜色花纹漂亮的布艺袋,在班内开了一个布艺袋展示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仔细地去观察布艺袋,激发他们设计布艺袋的情感。其次,老师又在幼儿面前现场通过裁、剪、缝、饰等步骤,用不同颜色、不同图案、不同条纹的布料,做出一个个奇特的布艺袋,进一步给予幼儿足够的刺激,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布艺袋的欲望。然后,让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来实践操作,在剪、缝、粘、以及装饰的过程中,协调各器官的功能,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爱心布艺袋,我们自制的爱心布艺袋,颜色样式各不相同,可以供幼儿装小饰品、小玩偶等小件物品。这些创意都是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探索出来的。
四、亲子互动,拓展幼儿创新的思维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是有限的,只有把教育活动与家长、社会的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在幼儿的教育中,一定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只有家园合作,才能使教育无缝对接,不至于出现教育的断层。幼儿园开展布艺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在幼儿园的艺术视野相对较窄,布艺教育活动,打破了幼儿园教育的界限,将动手创造的活动延伸到家庭、社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法,把家长请进幼儿园为幼儿开展活动,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了解民间布艺方面的更多知识。
亲子活动已经成了我们活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次亲子活动,对孩子都是一次促动,都会给家长和孩子带来很大的收获。记得在一次《可爱的抱枕》亲子创意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怎样做和别人不一样的抱枕,他们的想法真是令我们震撼,一位爸爸在家和儿子一起商量做一个独特的抱枕,爸爸问儿子:“你喜欢做什么样的?”儿子回答:“我喜欢怪兽……”于是就开始进行材料收集,有的材料在街上买不到,就在网上进行大搜购。终于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爸爸拿起剪刀开始裁剪布料,儿子帮助爸爸拉住布料的一边,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创意作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创意展活动,在相互的交流学习过程中,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效果。
总之,布艺活动能够让孩子得到创造性尝试,即使是有缺点的、尝试是失败的,我们也能宽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幼儿继续探究的信心和机会,使孩子在活动中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能力可以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培养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布艺活动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两年来的实践让我们感到在布艺活动让孩子们思维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不仅使他们认识了周围的事物,而且还达到了扩大眼界、激发好奇心、丰富联想、活跃思维,但创造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是一种长期艰巨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把孩子培养成二十一世纪创造性的人才吧!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李季湄著《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许卓娅、孔起英主编 《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丛书——艺术》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4、刘清波主编:《家庭创造教育学》 《华东华工学院出版社》
5、虞永平编著《学前教育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6、赵寄石、楼必生主编《学前儿童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