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张明扬 李海兵
[导读]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
        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部分本科院校将学校整体或部分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出于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目的,学院开设了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对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培养目标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几年来,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从学院“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根据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参考国内外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汽车服务工程;课程体系
        1导言
        随着我国汽车服务后市场领域逐渐向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新能源、智能化的不断渗透,增大了现代汽车服务业对高素质技术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通识教育、大类课程教学与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2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2.1学生对专业定位认识不清 学习主动性不强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定位认识不清,认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和职校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没什么区别,毕业后也无非是从事卖汽车、修汽车或卖保险的工作,大学四年本科学这个专业不值得,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整个课堂学习都是得过且过,这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
        实际上,学校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传统汽车服务、乘用车改装设计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从事汽车服务工程的人员应以扎实的汽车技术和汽车服务理论为支撑,是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
        2.2课程教学内容广泛 理论教学课时有限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内容涉及汽车从新车出厂到报废回收中间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体系,包括汽车营销与售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改装、汽车金融与保险、事故车定损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及汽车回收与再生等,是典型的点多面广式课程。大部分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为48学时,而某些课程学时为32学时,为此,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完成课程大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每一部分只能安排2~4学时,课堂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生要想完全理解或接受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因为汽车服务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更新完善,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应当及时补充和跟进,这又要占用一定的课堂学时。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是授课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2.3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目前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课堂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目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在下面只是听众。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信息;教学时以传授知识作为主导,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给予足够重视;上课的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未能与具体的工作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授课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2.4课程考核方法局限 学生学习热情不足
        考试是课程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考核方法对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的考核由3部分构成:一是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占20%;二是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根据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价,占10%;最后一部分是笔试成绩,占70%。

就教师目前掌握的情况而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尤其是提问、讨论等环节,因在课程考核时影响很小,学生积极性较差,甚至“一问三不知”;二是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因实验人员和实验设备的限制,开设实验的课程都是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即多个学生同时完成一个实验,这就给了个别学生消极怠工的机会,甚至“出工不出力”;三是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即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是考前机械记忆,而忽略了知识的理解、关联和体系,虽然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但基本上考完就忘,若仅从考试结果来看,可能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完全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宗旨。因此,如何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
        3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3.1增大理论课程建设力度
        课程建设不仅仅包括相关MOOC和SPOC课程的建设,更应重视教学设计环节。涉及课程、教学和评估三个要素:课程体现的是要求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学是教师以“课程”为依据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向学习者呈现教学内容;评估主要检查学习者对课程掌握的情况以及反思教学的效能。因此,教学设计是一种目标导向的系列活动,教学三要素中评估这一要素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持续改进”的要求是一致的。
        3.2增强实践教学综合性
        在专业的实践环节中,按专业方向设置的实践科目本身就是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要求。例如在汽车检测综合实习要求中,学生需要掌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事故分析与鉴定、汽车维修、保险业务、理赔业务、汽车性能检测、交通安全法、汽车相关技术标准等内容。在未来目标工作中,需要利用汽车事故分析学原理及汽车理论相关知识分析事故成因,然后根据交通安全法、汽车检测和汽车技术标准确定事故后果和责任关系,利用汽车构造和汽车维修相关知识确定损失程度和恢复方案,利用汽车保险和理论业务相关知识给出具体报价和业务处置,并利用检测知识确认车辆性能是否满足上路行驶标准。这样的实践过程不是一门课的一点知识能够解决的,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综合运用。
        3.3重构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以目标岗位专业素养为导向设计课程,以课程族群式系统化衔接课程体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适宜教学内容,删减现过度深化内容,添加多门课程相关知识,形成课程族群化系统教学内容,适应应用型本科学生培养定位。以保险评估方向为例,事故鉴定与再现技术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痕迹测量与分析、事故成因分析等内容,而对事故再现技术则无需太多关注。与之相适应,增加交通安全法、车辆相关技术标准和检测等内容,则有利于在学时要求和内容需求之间寻找最优化方案。
        3.4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方向课里将企业人才培养课程与传统课程结合,企业认证与高校传统考核并存。同时,校内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与校外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创新创业项目,并将技术要求作为主要驱动力,以应用为目标,知识够用为前提,强化实践能力,将创新创业有机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
        4结束语
        总之,“所谓应用型人才,实际上就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所培养的,面向实际、面向生产一线,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进行7转化的人才”,由此可见,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马其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架构[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1(8):107-110.
        [2]任宗哲.陕西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储江伟,吴晓红,李宏刚,等.基于OBE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8(1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