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7/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期   作者:张玉光
[导读]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学教材,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获取知识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自学教材,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立的获取知识,形成学习知识技能并运用知识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也是将来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只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尤其是老师要把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捕鱼方法,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让他们逐步科学地掌握自学知识的方法,终身受益。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高素质国际化的人才,谈谈我的教学心得。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所学的知识能干什么,学习知识有什么作用,学习知识是一种盲从的行为。所以只有先培养他们认识理解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妙趣横生,才能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知识感兴趣之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亲其老师,才能信其道,对所教的知识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乐此不疲,我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有用,能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趣味无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好奇心,求知欲,学生对学习知识就产生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在教育教学活动。老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知识面狭窄、掌握不牢,教出来的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微变化,就束手无策。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势在必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判断、、综合、串连等逻辑思维能力,给每个学生以期望、鼓励,即使学生有一些幼稚甚至可笑的观点、想法,我们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没有办法正常到学校坐在班级里上课,自主学习就凸显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缘头活水来”,自学能力就是学习的活水源头。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通过工具书及各种渠道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乐学?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学习知识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中一切为探索知识所作的言行甚至幼稚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高年级教授新内容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尽量创造自由、轻松、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难点和疑点让学生先去讨论,结论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对疑难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我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为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独立自主地操作、探究,我又因势利导,使学生们发现新知识,找出规律、特点,使学生乐学。 
        四、注重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的时间,使学生养成上课要动脑、想动脑的习惯,这除了老师的启发、诱导,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让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养成人人都动脑的习惯。“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传统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现在教育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把学生的感官都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自读、自思、自练、自总结。先动手操作,再动脑思考,最后动口表达。当然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实现的,
        五、教师对学生多元化激励性地评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延伸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激励性地评价,将会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对进一步学习知识建立信心有很大帮助。所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对学生取得任何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要以小学生的眼光欣赏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接纳学生的不同见解,特别是让学生意识到”回答问题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犯错误的勇气都没有“。这种激励性语言能激活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会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心里暗示,从而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向上自主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就是学习知识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获得洞察世界的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能力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坚持教改,以人为本,不懈地对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进行科学有效地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养成并不断地发展、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