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知道”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的情况,理解与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概况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感悟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
3.能运用规律或研究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影。这些图案都是通过什么做出来的,你还会其他的手影吗?小手真灵活,伸出你们的左手,观察一下我们的灵活的小手,有几根手指?手指之间有什么?手之所以灵活因为手指与手指之间有空,我们也说手指与手指之间有间隔。5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根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把手放下,想一想3根手指之间呢?2根手指呢?咱们同学反映可真快,你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有什么规律?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希望同学们带着一双灵活的小手,善于观察的眼睛和聪明的脑袋一起走进咱们今天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0.1,我们祖国刚刚过了她70岁的生日,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学校开展了以“为学校增绿,为祖国添彩”为主题的植树活动,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哪位同学能声音响亮的给大家读一下题:学校门前有一条2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可能栽多少棵树?
从以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植树的要求已经弄清楚了,这条20米的小路只栽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到底能栽多少棵树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动手栽一栽。
20米的小路太长了,为了研究方便,咱们用这个纸条代替20米的路,同学们看这一段就表示每隔5米栽一棵。在活动前先来看一下老师准备的温馨提示:下面同学们就用学具袋里的学具开始吧!
三、感知植树模型
学生上前展示3种不同的植树方案: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不栽。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积极思考,借助生活经验得到三种植树不同的植树方案。这节课我们就先从“只栽一端”开始研究。
四、探究规律
1、介绍线段图:同学们,如果每次我们都制作学具来操作感觉麻不麻烦?麻烦,其实还有更简单的办法。
看,我用一条线段代替20米的小路,用短竖线代替小树,这种画法叫做线段图。咱们看这个简洁明了的线段图,一条20米长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只栽一端时,能栽多少棵?你能列个算式吗?
2、20÷5=4(棵),为什么用除法?
师总结:20米的小路,有5米栽一棵,有5米栽一棵,有一个5米就栽1棵树,有2个5米就栽2棵树,有几个5米就栽几棵树,我们看20里面有几个5米,所以要用除法。
谁来说说20是什么意思?全长。
5是什么意思?我们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叫做间距。
20里面有几个这样的5米?4个,就产生了4个间隔,4就是有4个间隔,4是间隔数,谁能上来指一下这4个间隔。单位是个。
师:同学们仔细看,只栽一端时,有4个间隔我们就栽了4棵数,谁能结合咱们的图来说说为什么有4个间隔就有4棵数?
生:有一个间隔就栽一棵树,有一个间隔就栽一棵树,有一个间隔就栽一棵树,有一个间隔就栽一棵树,所以有4个间隔就有4棵数
师:有一个间隔就对应一棵树,有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有一个间隔对应一个树,有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4个间隔就有4棵树。
这4个间隔也就是4棵数。(改单位:棵)
师:在只栽一端时,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间隔数
师:在只栽一端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一定相等吗?
数学讲究严谨性,通过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咱们再看一道题:这是一条30米的小路,在小路的一边每隔6米栽一棵,只栽一端时,可以栽多少棵树?30÷6=5(棵)
师总结:同学们观察这条30米长的小路,每隔6米栽一棵,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有一个间隔就有一棵树,有5个间隔就有5棵数。
这个例子说明棵数和间隔数什么关系?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再次验证了,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
师:不妨我们大胆想象一下,这条小路继续变长,100米、500米,1000米,每隔10米栽一棵,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有一个间隔就有一棵树,就有个间隔就有几棵树,所以棵数等于间隔数。
师总结:通过这3个例子,我们都证明了,只栽一端时,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现在大家说我可不可以把这个问号拿下来了?
不管这条小路长度怎么变,间距怎么变,间隔数怎么变,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
师总结:像这样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或是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有几个间隔就有几棵树,这在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一对应。
五、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这个规律,当两端都栽、两端不栽这两种情况下,棵数还和间隔数还相等吗?
棵数和间隔数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还是以这道题为例,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用学具摆一摆,完成答题纸上的内容。
请同学起来汇报:
1.两端都栽时,棵数=间隔数+1多的是哪棵树?头上一棵
师总结:就是比只栽一端时多的另一端的那一棵树。
用算式表示20÷5+1=5(棵)为什么要加1?
对啊,多了另一端的一棵树要加1.
2.两端不栽时,棵数=间隔数-1少的是哪棵树?
师:少的就是端点上这一棵树。
用算式表示20÷5-1=3(棵)为什么减1?
少的就是端点上这一棵树。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三个关系式,不管是哪一种植树问题,要想求出棵数,都要先算出什么?间隔数
只栽一端,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六、手指歌
师:今天的规律,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首手指歌。
我们边读边看着自己的小手对应一下。
七、联系实际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继续美化我们的学校。
1.两端都栽,自己独立读题,写在答题纸上。
2.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这是咱们今天学的植树问题吗?
树在哪里,一面面彩旗就是一棵棵小树,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两端不栽。
看来植树问题不仅仅是植树,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与植树问题相似,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点评: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老师这也有一些例子,你们帮看看老师是不是植树问题。
其实生活中很多植树问题,希望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3.封闭图形:同学们看生活中还有这种植树问题,谁来说说它和我们这节课学的植树问题有什么区别?
那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变成我们研究的植树问题,看老师这就是一个模型。大胆上来剪吧,从哪剪(沿着树根剪)。在剪之前你们先想象一下属于哪种情况。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属于哪种情况:只栽一端,
刚才咱们也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化曲为直。
现在这有道这样的题,你会做吗?
七、谈收获,全班总结
这节课接近尾声了,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听了大家的收获感觉很欣慰,大家不仅收获了数学知识,还收获了数学方法,最后跟着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知识。我们由一道生活中的植树问题,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收获了一颗智慧的种子。接着我们又通过算一算,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研究出了只栽一端时棵数=间隔数的关系,有收获了一颗智慧的种子。最后我们通过只栽一端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类比推理出两端都栽,两端不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又收获了一颗智慧的种子。
老师希望把这些智慧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心里,相信他们一定会生根发芽,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