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各地开始广泛应用。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面,与传统建筑有着很多区别,将此类区别进行分析,在项目的设计前期进行考量,提高设计施工的效率,更好的实现建筑项目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建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
1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建筑行业用工难,扬尘大等问题与越来越高的绿色节能要求等矛盾日益突出。装配式建筑以其工业化、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等显著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相关支持与要求,在建筑行业得以快速发展与应用。在我国,钢筋混凝土工程在多层建筑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与其他结构相比,其发展历史悠久、技术相对成熟、耐久性好、结构刚度大且造价相对低廉,是现阶段装配式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结合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的关键是设计标准化,最核心的环节是建立一整套具有适应性的模数及模数协调原则。设计中据此优化各功能模块的尺寸和种类,使建筑部品实现通用性和互换性,保证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在功能、质量、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获得最优的方案,促进建造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很多区别,下面就这些区别特点进行分析。
2建筑平面影响因素
2.1户型排布的影响
传统建筑在建筑设计时,为保证立面的统一协调与户内户型的排布规范标准,户型一般采用对称式排布。而住宅小区的使用和销售需求,使得同一小区内的住宅户型数量增多,一般一个项目至少有4个以上的户型。这种户型的对称排布及个数需求,就导致同一项目的楼型数量较多。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如预制外墙、预制凸窗、全预制阳台等,此类构件,如构件与构件之间采用对称式,则其模具实为2套模具。如将不同户型均组合到同一栋楼内,且户型排布方向相同,其余楼栋均采用同一楼型,则可以大大减少模具的套数,从而降低模具生产成本。优化户型组合方式一种楼型,重复率高,成本低。
2.2预制构件的影响
对于预制构件本身来说,如采用预制叠合楼板,则房间的开间、进深、结构的墙柱梁布置对其尺寸有很大影响;如采用预制楼梯,则同一项目楼栋的楼梯间,建议楼梯踏步的跑向一致(顺时针向上跑向或逆时针向上跑向),即镜像排布的户型,楼梯跑向不镜像,采用复制关系;如采用预制外墙、凸窗等,则房间的门窗洞尺寸,门窗垛与现浇混凝土柱、现浇边缘构件的距离关系,都影响着预制构件的模数尺寸,如能将其类型数量减少,则也可以减少模具的数量。
3建筑立面影响因素
3.1外饰面材料的影响
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其在工厂制作的原因,其构件尺寸精度高,构件成型好,因此可为建筑立面效果提供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现今主要的预制外饰面有素混凝土饰面、瓷砖饰面、石材饰面和陶板饰面。瓷砖采用反打技术,在工厂铺贴并连接锚固件,其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要远高于传统施工现场铺贴瓷砖的工艺,不易空鼓、脱落。石材和陶板通过反打技术,可以取消传统工艺的干挂龙骨,节省材料和人工费用。
3.2立面造型的影响
建筑师在立面设计时,往往喜欢采用凹凸的线条线脚变化,来实现丰富立面效果的需求。而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其生产工艺特点,凹线条的模具成本费用要远小于凸线条的模具成本费,因此在预制建筑设计时,建议采用凹线条替代凸线条的表达方式,在标准层线条尽量保持一致,或其线条变化有规律,有明显的重复率,从而达到更经济合理又美观的效果。
3.3预制构件分缝的影响
预制单面叠合式外墙体系及预制夹心保温外墙体系,由于其防水性能好、外侧可免除湿作业模板、如吊装安装精度控制好的情况下无需传统:二次抹灰等处理工艺,可直接进行饰面工程施工等显著优点,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但这两种体系也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预制外墙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比较突出,此缝宽一般为20mm。采用涂料遮盖的方式很难保证长期自然条件作用下,此处缝不开裂。因此,如能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将预制板间的水平缝和竖向缝作为立面的表达因素,则可降低后期立面效果降低的风险。
3.4结构层高的影响
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在住宅顶层设计时,结构标高往往和建筑标高为同一标高,造成顶层的结构层高与标准层的结构层高不同。而预制构件尺寸设计时,其构件高度是由结构层高及楼板厚度决定的,因此建议建筑结构设计时,将顶层结构层高及楼板厚度与标准层层高及楼板厚度统一,从而避免单独增添一层模数的模具。
4结构专业影响因素
4.1阳台受力形式的影响
传统结构设计时,认为悬挑梁式阳台要比悬挑板式阳台安全,其考虑悬挑板式阳台,板上部受力纵筋在现场施工时,容易受到工人踩踏,从而导致受力钢筋的截面有效高度降低,降低了构件承载力,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阳台设计往往采用悬挑梁式阳台。但如果采用预制悬挑梁式阳台,悬挑梁内的钢筋由预制构件带出,与悬挑梁连接的现浇边缘构件纵筋现场先行绑扎完毕,则在悬挑梁与边缘构件连接节点处,边缘构件内的水平环箍基本无操作空间,施工极其困难。而预制悬挑板式阳台,由于板上部受力钢筋由预制带出,则可以避免上部钢筋由于踩踏导致截面有效高度变低的情况,且施工简单迅速。装配式建筑如采用预制阳台,建议选择悬挑板式阳台。
4.2叠合楼板对板厚的影响
预制叠合楼板由于其构件加工成本低廉,预制部分可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层的永久性模板,减少现场模板的优势,一般在预制构件的选择中优先选用。为保证预制叠合楼板在脱模吊装及运输过程中的刚度要求,一般板跨在4m以内,预制部分厚度为60mm,板跨4m以上,建议预制部分厚度为70mm。而为保证在楼板现浇层内的强弱电专业的线管走线空间要求,现浇部分的厚度要达到70mm以上。因此,如采用预制叠合楼板,则此楼板厚度至少为130mm。
5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时,由于其自身加工工艺特点,与传统建筑设计有很多区别,如能在项目的方案阶段将这些区别因素考虑进去,则可以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返工,同时也使整个项目的经济性得以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前期仍需考虑施工方面的相关因素,如预制最重构件及其位置对塔吊的影响等。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是涉及多专业的综合设计,为了使项目更经济合理,需要各专业的共同配合努力。
参考文献:
[1]崔文彬.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比较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0028.
[2]王爽,王春艳.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造价对比浅析[J].建筑与预算,2014.
[3]吕嫣,周文宁,孟泽江.浅谈装配式模块化住宅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应用[J].建筑知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