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管理及预防维护策略探讨 王健

发表时间:2020/7/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王健
[导读] 摘要:机电一体化又名机械电子工程,是将将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共同结合而成。
        身份证号码:65422319760914xxxx
        摘要:机电一体化又名机械电子工程,是将将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工程技术共同结合而成。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推动着我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当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共同集合,实现工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本文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管理及预防维护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维护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生产工作依旧存在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为了提高我国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的效率。下面就主要从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机电设备管理的有效对策等展开探究。
        1机电一体化概述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步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中,实现了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与机械工程技术的融合。机电一体化为突出的特征就是系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实现,充分发挥了计算机、信息、通信等多种技术的优势。当前,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逐步在市政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机电一体化的运行情况,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2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故障维修特点分析
        设备故障维修特点,机电一体化设备由机械和电子两部分构成,同时具备两类设备的故障特点,使得设备维修具有较大难度。设备的一部分结构发生故障,将会给其他部分运转带来影响,造成维修人员难以进行故障原因查找。而同时发生电子和机械故障,将造成设备故障后果叠加,直接导致设备停机。设备电子组成部分结构复杂,是造成机电一体化设备发生隐蔽性故障的重要原因。设备内部各种电气产品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可能出现突发性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而在报警系统未能得到完善的情况下,人员难以找到故障点,给设备后期维修带来了较大困难。
        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分析研究
        为提高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可靠性,还应加强设备可靠性分析。在执行机构设计方面,还应对运动范围、配合关系、运行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提出合理的设计框架。对设备机械运动部分展开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以结果为依据实现可靠性设计,能够使系统运行可靠性得到整体性提升。在电子部分设计阶段,应从运行环境、设备功率等各方面加强分析,确保各电子器件之间不存在电磁干扰,能够实现设备准确控制。在设备各功能模块集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健康预测,通过超限检测掌握设备性能衰退规律,根据参数变化完成设备运行状态诊断。结合设备健康状态实施性能优化,能够使设备受异常状态影响得到降低,继而使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得到保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考虑到各种元器件受环境、应力等复杂因素影响,退化程度存在差异,难以实现零部件异常状态的有效监测。因此,在设计阶段还应加强产品可靠性分析,使设计和制造缺陷得到尽可能减少,并通过全面分析设备工作环境、运行状态信息完成设备健康状态的综合评估,继而为设备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4机电一体化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
        安全管理人员是进行机电设备安全和维护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人员,其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和维护的水平,有必要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意识培养:第一,应同时在各级工作人员中开展意识教育工作,以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可以从各个方向和不同角度接受熏陶,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直观地告知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培训管理这一活动,可以有效实现的安全管理这一目的。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应用实践案例,向安全管理人员展示缺乏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后,我们必须制定企业安全管理的内部规范,使每位安全管理者熟悉这一规范,并严格按照管理规范来开展高质量的安全管理工作。


        4.2制定完善的责任咬合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压竞争的社会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也要加强创新的步伐,通过科学的创新手段完善管理措施,促进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要在传统的管理手段基础上,实行大胆的创新活动,健全责任咬合机制。在完善的咬合机制中,企业工作者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有明确的概念,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咬合机制的完整性与连接性,像齿轮一样,环环相扣,相互咬合。让企业在工人人员的相互连续与相互监督下,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4.3执行设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在机电设备方面,维修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特性,要在稳定环境下进行工作,要对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特别是对于工业来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亲自监督,要找到相关的工作人员来进行问责,设备需要维修的应该积极找到并进行赔偿。
        4.4对机电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因此在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方面,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也成为主流。借助信息管理这一模式,将有效地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在对机电设备信息数据管理过程中应首先在施工阶段、初步安装阶段和维护阶段完成机电设备数据信息库的建成,并在之后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数据上传来不断完善机电设备数据信息库并将其存储在电子存档中,以便相关的安全管理与维护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实时查看,进而对机电设备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5机电一体化设备故障预防维修的有效措施
        5.1合理操作机电设备
        机电一体化设备复杂的工作环境,会对设备的安全造成危险,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要求员工的操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同时,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理解,比如变压器、配电设备等。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后,要第一时间关闭电源,并隔离现场,防止发生员工触电事故。一旦机电一体化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要停止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有无关闭电源的需要,并第一时间通知检修人员,直至排除故障后再进行生产。
        5.2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设备的管理都比较复杂,自然就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实际设备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积极打造专业化的理念,将专业化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与生活中,积极建立有效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考核制度与考核措施,让员工更加有激情进行工作,员工的素质能够得到提升,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要积极促进员工素质提升,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不断得到保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设备同时带有机械和电子设备的故障特点,导致设备维修具有较大难度,还要明确设备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按照一定顺序完成故障排查,并通过科学分析完成隐蔽性故障查找。而设备可靠性也将受到多种因素干扰,通过多样化检修和常态化保养加强设备健康管理,最终使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白瑞东.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12):297-298.
        [2]王源.水利工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3):95-96.
        [3]张万宾,王鑫.铜矿机电设备安装技术的分析与总结[J].世界有色金属,2018(19):42+44.
        [4]李承龙.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6(24):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