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1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7期   作者:郭丽霞
[导读] 分析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以我院近几年来的护士68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对研究组护士采取心理健康管理,对参照组护士则采取一般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后的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HAMA)以及工作压力量表评分。结果:经过比较,研究组护士的HAMD、HAMA以及工作压力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士,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士开展心理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护士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显著降低其工作压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健康管理;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工作压力
        急诊科是医院各科室中接诊重症病人最为集中、涉及病种最多且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需要医护人员拥有丰富的急诊救治经验,且工作应做到及时、快速、准确。但由于急诊科医护人员惊颤面对紧急、意外伤害以及死亡等不良事件[1],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以保证心理健康。我院就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和工作压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近几年来的护士共68名,均为女性,此前均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管理,年龄22~47岁,平均(31.4±3.3)岁。根据随机数表法对68名护士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34例、参照组34例,研究组中已婚23例、未婚11例,年龄22~45岁,平均(31.2±3.1)岁,专科学历16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8例;参照组中已婚22例、未婚12例,年龄23~47岁,平均(31.5±3.3)岁,专科学历15例、本科及以上学历19例。两组护士在年龄、学历水平以及工作时间等一般情况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参照组护士实施一般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干预方式为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护士减轻心理负担,同时利用激励机制鼓励护士化压力为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与抗压能力。


对研究组护士则采取心理健康管理,实施方法如下:①建立心理护理管理小组,由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护理人员担任组长,同时选取5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护理人员为组员,建立急诊科护士心理咨询信息档案,完善对护士的心理干预与管理方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②实施团队心理训练,通过成员互猜、即兴演讲以及关注练习等游戏的方式促进护士之间的了解与认识,活跃团队氛围,增进团队信任,同时帮助护士锻炼情感表达与沟通能力,纠正不良认知并学会自我放松,正视自己的心理不良情绪并积极寻求心理护理人员的帮助;③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通过利用法律保护自己,注重语言艺术,尽量减少护理纠纷,并能够在发生纠纷后正视问题,要能够明确引发纠纷的原因而不过度自责。
1.3 评价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HAMA)以及工作压力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护士经护理后的抑郁、焦虑情绪与工作压力水平;工作压力评分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压力越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作数据检验,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P<0.05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护士的HAMD评分为(5.8±0.7)分,参照组为(7.2±1.0)分,t=6.688,P=0.000<0.05;研究组护士的HAMA评分为(5.3±0.6)分,参照组为(7.1±0.8)分,t=10.496,P=0.000<0.05;研究组护士的工作压力量表评分为(37.6±4.2)分,参照组为(46.8±3.7)分,t=9.584,P=0.000<0.05。
3 结论
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是紧张忙碌,医护人员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具有独立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都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医疗急救知识,从而快速准确的判断急诊病人的病情并开展正确的急救措施。急诊科护士常常面对高强度的脑力与体力劳动,并且经常需要应对紧急、危重的患者,因此长期的高压工作极易使护士因身心疲惫而产生血压升高、头痛以及睡眠障碍等不良情况[21,甚至可能产生心理障碍而影响到工作与自身的职业发展。通过实施系统化的心理健康管理,为急诊科护士提供心理援助,帮助其缓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宣泄复兴情绪,并进行科学的团体心理训练,从而有效的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对工作压力的耐受能力,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护理服务。
我院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护士的HAMD、HAMA以及工作压力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健康管理能够切实有效的帮助护士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减轻工作压力,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海燕.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9):28-30.
[2]杨文亮,李莉.心理健康管理对急诊科护士焦虑情绪、工作压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26(7):1086-10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