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村民对细菌性痢疾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探索开展细菌性痢疾防治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农村村民细菌性痢疾防治工作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大屯村260名村民,作为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普及问卷调查及宣教干预对象,比较宣教前后知晓率,分析宣教效果。结果:宣教干预前,村民对细菌性痢疾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0.78%,宣教后65.56%,防治知识宣教前为24.74%,宣教后为75.82%。宣教干预前后9个项目及总体知晓率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村民开展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宣教取得了积极效果,对村民开展防治知识宣教对增强村民对细菌性痢疾预防能力,保障农村村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农村村民;细菌性痢疾;科普宣传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中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1]。细菌性痢疾经消化道传播。志贺菌主要通过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经口传播,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菌痢主要集中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于卫生条件差的区域,如农村,山村等;全年均有发生但以夏秋季多发[2]。2019年8月,笔者在林州市大屯村随机抽取260名村民进行调查,并开展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宣教效果评估,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9年8月,随机抽取大屯村260位村民进行调查。其中30-40岁村民70名,40-60岁村民130名,60岁以上村民60名,小学及以下学历人数187(71.92%)人,初中学历184(28.07%)人。纳入标准:均为所抽取的该农村的村民;意识正常,无认知功能缺陷;能有效沟通,可通过帮助或自行完成调查问卷填写;年龄在15~70岁之间,可独立参与和理解问卷。排除标准:沟通有障碍者;拒绝参与该研究者等。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包括:①调查说明书:说明本次调查原因、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②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等。③细菌性痢疾常识与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发布的细菌性痢疾防治核心知识信息,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问卷内容。问卷内容以细菌性痢疾的特征、流行时间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共9项内容,均为单选,答对一项得1分,答错一项得0分,满分9分。
1.2.2宣教干预方法
在地方乡政府和村支部的领导的支持下,2019年8月,采取的宣教干预措施有:①对该村村民开展2场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讲座,讲座时展示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海报,开展交流会,给村民答疑和解释;②委托村支书利用党会议室,进行相关知识再培训;③制作2块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展板在会议室出入口展出1个月;④制作2条菌痢防治知识条幅挂在乡政府门口;⑤以走访形式到家中与乡亲们交流,与乡亲们一对一的耐心讲解菌痢相关知识⑥对当地卫生站的实地考察和对卫生站医生的走访,在卫生院设立站点对来访人群进行该疾病知识的讲解和分发宣传手册三折页。
1.2.3调查方法
宣教干预前对抽取的村民入户到家中进行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基线数据调查,并将初次调查对象的居住处予以登记。采取上述宣教干预措施半个月后,对原调查对象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要求前后2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相同,以评价宣教效果。调查时问卷由调查者现场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解释问卷内容及填写方法,现场填好后当场回收。
1.2.4问卷入组及排出标准
漏填3个(含3个)选项以上者为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无效问卷予以排出。共发出问卷260份,收回两次均有效的问卷为2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07%。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无效问卷予以排出。
1.2.5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检验方法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55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32人,女生123人,年龄均为30岁以上,其中30-40岁村民70名,40-60岁村民130名,60岁以上村民55名。
2.2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宣教前后知晓率比较情况
宣教干预前,村民对细菌性痢疾基本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0.78%,宣教培训后为65.56%,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53,P<0.01)。防治知识宣教培训前为24.74%,宣教培训后为75.82%,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74,P<0.01)。9项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宣教前后知晓率比较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宣教干预前菌痢基本知识与防治知识知晓率见表1。
表1村民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与知识普及宣传前后
.png)
3结论
此次调查发现,宣教干预前后,村民对细菌性痢疾基本知识与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差异大(P<0.01)。,说明对村民的宣教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的有“关于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一些常见药物”、“相关预防措施”,知晓率分别为26.21%和31.31%。宣教干预前细菌性痢疾防治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均较低,说明村民对细菌性痢疾的相关治疗药物不甚了解。
综上所述,对农村等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区域应该积极宣传防治工作。此次问卷调查9个项目及总体知晓率宣教干预后显著提高,应注重平时宣传,否则村民菌痢防治知识知晓率又会逐渐下降。因此要充分利用卫生系统传染病防治宣讲团队伍,持续在各农村巡回宣讲菌痢防治知识,有计划性地对农村村民开展菌痢防治知识宣教,使村民菌痢防治知识知晓率维持在一定水平,增强村民对菌痢预防能力,保障村民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罗朝晨,谢一俊,李海丹等.福建省2000—200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8):712—715.
[2]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