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山资源属于矿产资源的一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矿山资源的采集、开发以及生产工作,又是一份高危工作,即使在安全措施全部到位的基础上,也无法全面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为此,需要对矿山资源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减少经济效益的损失。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各种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给各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推进了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而矿山企业作为社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管理过程,也应朝着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
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办公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于一些高危工作来说,对工作环境、过程及管理的安全性要求较高。所以,实现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这是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同时,这对于各种安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也有着积极影响,如防范制度和抢险救灾制度。且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各种科学技术层出不穷,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更应注重矿山企业各种监管系统的完善,便于在第一时间了解生产状况,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降低损失,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矿山企业信息化与矿山安全概述
1.1矿山企业信息化
矿山企业信息化,也就是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矿山企业从理念、生产、管理以及经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建设,相比于传统企业建设而言,不仅提高了企业管理质量,也提高了企业生产安全性,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保障了企业经济的高效发展。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流通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与设计,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目的在于保障施工结果与预期一致;另一方面是设备调度与运行,要实现智能化建设,当然这也是要建立在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的,用以保障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有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要企业实现网络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设计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且同时,也不可忽略信息流通的方式,要建立在立体空间结构上,以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交流。
对我国矿山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能够发现,其共经历了六个阶段,从1980年单个科学技术开始,到现如今的电子商务,这是一个为期不长,但却经历坎坷的过程,呈现出了矿山企业的发展格局。
1.2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
对矿山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二是要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由于矿山生产工作大多在井下作业,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发生的不可控事件也会很多,且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面对的都是坚硬无比的矿体,再加上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如果工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标准作业,就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对矿山企业的安全进行管理,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为的是在发生意外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对受困人员采取急救。
2、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
2.1系统不完善
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虽被广泛应用在了各个领域,但仍有很多企业对其认知度不够,还未能了解其全部功能和价值。一些矿山企业也是如此,这就会导致信息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能发挥出其全部价值,也就无法提高生产效率。且同时,当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及应用价值了解不透彻时,也会造成企业对设备、技术投入不足的情况发生,进而对生产计划以及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造成影响,导致信息化功能体现不足。
2.2安全技术比较落后
对当前矿山生产现状进行探究,能够发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设备、技术等过于落后,一些基础设施的功能也存在缺陷,只能完成较简单的生产工作。同时,信息传输的效率以及其所涵盖的范围都较小,这样在进行生产时,就无法对各种情况进行考察,也无法针对紧急情况进行预防和控制,更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得矿山企业整体发展呈现落后现象。
此外,有些企业虽使用了信息化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完善,但由于其选择的软件性能较差,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力度不够,且监控系统的开放性也较差,这样在对一些信息进行反馈和调配时,效率较低,效果也相对较差,这对企业整体的技术水平都有一定影响。
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注重经济效益与工人生命安全同步发展的,但也不乏一些个例的存在,这些企业对于工人的生命安全重视程度,远不及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其原因进行探究,能够发现有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企业管理层安全意识不强;二,安全管理设施、技术等不够先进;三,未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三方面因素,都是引发安全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对工人的生命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威胁,且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势必也会影响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更应注重安全技术、设施的改进与完善,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也就是在保障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3、信息化管理对矿山安全生产的意义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领域都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轨道,这对企业人才、技术、设备等的管理,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进一步完善了监控、预警、救援等功能,不仅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也保障了企业经济的最大收益。
4、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4.1建立并完善矿山企业数据仓库
要想完成企业数据库的建立,需要从四个方面出发,并经过八个步骤。四个方面主要包括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与设施管理、行为控制和技术管理;八个步骤是从启动工程开始,到管理数据库环境结束。其中,也包括各个模块的建立,如事故登记表、事故人员登记表、国标表等。
同时,也不可忽视对环境状况、设备状况等的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管理,目的在于实时监控生产过程的情况,降低不确定因素对生产过程的影响。且同时,也要完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以及监管制度,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要求,规范作业,并定时开展培训课程,确保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技术能力、拥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由以上可知,通过建立安全数据仓库,重视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4.2建立安全技术评价系统
安全评价不只包括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更在于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以求得安全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效果。所以,建立安全技术评价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评价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几种方法有定性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等。
同时,在对安全指数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保障评价系统的合理性、时序性,做好生产环节中的每一项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利益以及企业利益。
4.3及时对安全技术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和调整
对安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是建立在安全评价过程基础上的,在得到评价结果后,就应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并了解隐患存在的原因以及发生的记录,并从软、硬件两个方向出发,对系统技术、设备性能等进行完善,尽可能的排除安全隐患,或最大限度的采取补救措施。除此以外,也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能够具备一定的设备故障判别方法,在发生安全事故前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有些资源的生产过程是安全的,如水资源,而另外一些资源的生产过程是危险的,如矿山资源,这类资源的开采,通常需要在井下作业,且井下情况是多变的,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会危及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应积极采用各种科学技术,如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等,提高矿山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朝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保障矿山企业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振华。数字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安科技大学,2014
[2] 周训兵,尹智雄。矿山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方法分析明。黄金,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