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运行常见故障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6期   作者:王元财
[导读] 摘要:现阶段,社会、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电力系统,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的系统工程之一。
        绥缤县电业局  黑龙江鹤岗  156200
        摘要:现阶段,社会、生活已经越来越依赖电力系统,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缺的系统工程之一。变电站是对电能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集中和分配的场所,担负着电压变换和电能分配的重要任务,是电能运行和输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电力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目前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电网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变电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为此,提高变电系统的运行维护与安全控制技术,确保变电运行安全、高效的发展,从而促进电力系统可靠、安全、经济、合理的良性循环,已变得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
        关键词:变电站;故障;措施
        1变电技术的运作原理
        变电站是用来输电、配电和调压的枢纽。目前,我国常见的变电站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和开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变电站和母线上运行的高压电、大电流变成低电压、小电流。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额定电压产生的二次电压是l00V,电流为5A或1A。开关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断开和合上电路。其中,断路器主要是对电路进行合上和断开的操作,隔离开关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开电压。通常情况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两者须相互配合,同时为了保障线路或设备检修人员的安全,停电时应先断开断路器,后断开后隔离开关,送电时相反。负荷开关的主要功能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时,断开负荷电流,其一般与高压熔断丝配合使用才会断开电流。
        2变电运行设备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常见故障
        2.1跳闸故障
        常见的跳闸故障主要有线路跳闸故障、主变跳闸故障等。而主变压器,作为变电站内作用最大、价值最高的元器件,其跳闸类型主要有主变三侧开关跳闸、主变变低开关跳闸等。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主要原因有:主变差动范围内故障、主变内部故障、其他设备故障导致主变越级跳闸等。针对以上故障,需要通过具体的故障排查方式才能相应的判断,同时应充分考虑主变下一级设备故障而保护不正确动作导致的越级跳闸。
        仅主变变低开关跳闸,可能的原因有:低压侧母线故障、母线线路故障而开关拒动、备自投装置误跳变低开关等多个方面。要想有效判断,需要对一次设备及相关二次设备进行检查,结合发生故障的现象、录波图像才能判断出故障的范围,并确定故障所在,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若是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要排除相应的开关拒动以及开关误动两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的方式来全面排除故障。检查工作进行期间,要对设备的保护范围进行重点检查。检查一次设备的过程中,要重点检查过流保护范围内的设备,若是存在开关跳闸的情况,就可以判断设备发生故障是因为保护动作没有放出保护信号或者是由于隐藏两点接地所导致的开关跳闸。
        2.2非跳闸故障
        针对变电来说,其中经常出现的非跳闸故障主要有10kV系统接地、PT熔丝熔断、线路断线以及谐振等故障。在不直接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这几种故障时,测控装置一般都会发出“10kV系统接地”信号。这是因为在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母线PT辅助线圈的开口三角接有电压继电器,系统三相平衡运行时开口三角电压近于零。当发生系统接地、PT高压保险熔断、铁磁谐振、线路断线时,三相电压出现不平衡:当开口三角电压达到整定值时,电压继电器动作,发接地信号。
        3变电站运行故障解决方案
        3.1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要想保证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就需要变电站的操控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丰富的操控经验。操控人员只有具备了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变电站出现故障之后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断故障类型,同时制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从电力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在鼓励技术人员加强学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更新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持续的提升。
        3.2制定完善的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变电站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完善的生产操作规范,根据员工的生产情况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针对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的技术人员可以及时进行奖励,针对未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的技术人员,需要给予必要的惩罚。以此调动员工进行规范生产的积极性,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责任感。其次,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日常设备管理工作
        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对于减少变电站故障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从设备采购阶段就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在选择电气设备的过程,就需要始终秉持着谨慎的态度,加强对设备质量问题的关注。在设备调试阶段,技术人员需要加强监督,避免安装错误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况出现。其次,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设备损坏影响供电,出现大面积停电的问题。最后,在设备维护方面需要提前做好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在此基础上,保证设备运行的治疗,降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
        3.4开关故障处理
        开关故障处理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的维护维修,尤其是在开关设备运行出现噪音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拆卸检查,并观察开关设备是否完善,同时还要检查开关设备是否受到灰尘、油污因素影响,应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如果在对其电压检测中发现电压不稳的情况下,应分析其原因,这种问题多是因设备老化而产生,因此,应及时更换损坏、老化的开关设备。此外,还应做好开关与设备连接处的检查工作,检查其连接部位是否存在连接不良的现象,并对其进行维修,保证开关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3.5完善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要面向电力市场和安全生产的实际要求建立起新时期运行安全管理的制度,明确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目标和管理策略,让变电站变电运行人员懂得安全管理的价值和作用,真正领会变电站变电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使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建立在运行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心目之中。此外,电力企业要完善安全管理的激励机制和责任体系,以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作为突破口在全员的范围内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成绩优异的变电站变电运行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追究变电站变电运行事故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在制度层面上以正反两个维度的导向作用提升安全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和功能性,进而实现变电站变电安全运行的目标。
        结束语:随着变电站的大规模应用,设备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发杂,变电站安全运行和运行可靠性措施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化变电站的管理模式是基于智能化设备,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信息交互标准化特点,且其管理模式有高度功能集成化、设备管理数字化和人员工作模式化特征,可以保证变电工作的安全运行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为此,在保证智能化变电站迅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借助智能化变电站,并不断加强变电运行的管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蒋翀.变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与检修措施分析[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2):64-65.
        [2]赵琳,文龙.关于变电运行过程中常见故障的研究[J].广东科技,2013,22(Z1):41-42.
        [3]张世文.浅析变电运行的安全问题分析及故障排除[J].科技传播,2011(14):162+159.
        [4]邹益力.变电运行故障及排除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152-153.
        [5]黄浩,董振国.变电运行的故障排除及安全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0(2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