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与前景探析

发表时间:2020/6/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月4期   作者:柯邱平
[导读] 分析了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包括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而导致的企业安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摘  要: 分析了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包括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而导致的企业安全管理成本高、效率低,政府安全监管部门边界不明、权责不清、精准度低,建设市场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关联度低等问题。通过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政府监管提供全新的管理手段,提升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 :公路建设行业  安全管理信息化  现状分析  管理手段  提升水平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发展,公路建设项目也不断向山区、高原、海洋等地质、环境复杂的地方延伸,项目桥梁、隧道、特殊路基等施工风险较大的单位工程比重不断提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越来越细致、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安全管理成本不断增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的背景下,给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行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应对新的挑战已捉襟见肘,推动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应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传感器和RFIDDE等新技术,改变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督的数据和指令交互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为行业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最终整体提升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1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
         当前公路建设行业安全管理在基础数据采集方面存在手段和载体单一、耗费大、耗时长、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在数据传输方面存在自动化低、时效性差和失真度高等问题,在数据共享方面无法依据管理需求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维度数据交互关系,存在信息孤岛和数据死角等问题,在数据分析方面存在缺乏系统、快速、高效的分析手段,无法为企业和政府管理提供更智慧的决策支撑。
1.1数据采集效率低下
         当前基础安全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力采集和书面载体方式,采集手段和载体单一、数据电子化率低。在面对大型跨区域项目时,项目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各式各样,施工作业人员工种和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且进出场频繁,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培训千差万别等情况下,采集基础安全数据不仅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还会损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础安全数据的收集系统性、时效性、准确性难以满足高效率、精细化的安全管理需求。
1.2数据传输效率低下
         当前的安全数据传输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层层上报审核的串联式传输模式,各传输主体收集数据后须对数据进行加工再传输,导致数据传输耗时长、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失真度大。尤其是数据传输各单位对数据利用存在利害关系情况下,人为选择性的失真传输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变得更低。
1.3数据缺乏智能化分析手段
         基础安全数据因受制于收集、传输效率低下素,容易形成孤岛化和数据死角,无法真正形成互联互通、多维度交互的的数据库。同时缺乏对海量数据智能化分析工具,安全风险防控依然处于人力“望闻问切”阶段,采取高效的安全风险预警处置措施无从谈起,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缺乏强有力的智能化技术作为支撑。


2信息化在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的前景探析
         公路建设行业信息化就是运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RFID等新技术在基础安全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利用方面减少了基础安全信息传输加工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提升了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情况的掌控度,减少安全监管方面对企业的行政干扰,提升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监管效率。同时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公路建设市场相关联,筛选出在安全管理方面高水平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从业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政府监管效率,切切实实减少企业安全管理负担。
2.1通过信息化实现建设项目安全智能化管理
         公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是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通过信息化与公路工程行业的传统安全管理模式融合,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人员、机械、材料、工法、环境等各方面关键因素,切底改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传统的数据和指令交互方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为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政府监督部门提供建设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更加信息化、精细化的手段,从而便于各方便捷、透明、高效的进行管理与监督。
2.2通过信息化监管实现政府监督部门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通过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智能化建设,实现了安全监管方式全面变革,能够低成本的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管。实现建设项目各项数据与政府监督部门实时共享,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可以便捷、高效的掌握建设项目的安全动态,对个别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证据方便及时进行固定,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和采取有效的行政监管手段,提升建设项目监管效率与服务水平。实行信息化监管可以确保行业安全监管既不重叠又无漏洞,实现安全监管过程标准化、程序化、电子化,使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可以更加规范、透明、可追索,既确保安全监管部门履职尽责到位又保证不因监管界限不清而越位监管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实行信息化监管可使各层级监管部门、主管与行业部门开展监管工作数据实时共享,各层级开展监督工作的轨迹更加透明,上级对下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监察更加及时、客观、高效,改变当前公路工程行业安全监管存在的层层发文、层层开会、层层传达、层层上报、事事留痕的弊端,使基层安全监管部门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监管上。
2.3通过安全信息化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与建设市场关联
         政府安全监督部门对企业的安全监管是确保企业不超出底线,但真正要提升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水平优秀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须改变行业目前主要以安全事故发生与否,以及事故发生数量为基础的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模式,来消除企业日常安全生产过程中认为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就违规、违章的侥幸心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使企业的项目管理安全管理工作实时、客观、全面记录,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手段得出分析结果,可以对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客观真实、系统全面的评价,日常安全管理水平与建设市场进行实时、客观、全面的关联。使企业更加注重提升管理和作业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施工工艺、更换先进设备等方式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风险,提升在建设市场中的竞争力,以此提升公路行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率。
总结
         公路工程建设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更加回应了企业对安全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率的诉求,革新了政府部门安全监管方式,明确了政府与企业安全管理边界,厘清了政府各部门监管权与责,提升公路建设行业整体安全管理和监管水平,实现公路工程建设行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化建设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运用[J].包国平.建筑知识.2016(07)
 [2]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体系[J]. 胡炎坊.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8(05)
[3]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思路创新[J]. 苗玉磊,汪礼华,黄维玲.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22)


作者简介:柯邱平,出生年月:1986年5月,性别:男,籍贯:四川恩阳,民族:汉,职称:中级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从事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监督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