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真实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王杰
[导读] 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摘要:随着新型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大力推崇,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初中是学生建立起各项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培养各种综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初中教师应该深感肩上的重责大任,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积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到道德理论的深刻内涵,并能够运用基本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
        初中生的人生阅历是较为匮乏的,也不具备多样化的生活经验,当其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之中遇到了某些困难时往往不能够理性对待,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不仅如此,在近些年之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也在逐年上涨,给社会原本和谐稳定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威胁。针对这种现象,初中院校法律知识普及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迫在眉睫。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各种文化课知识的深刻内涵,更重要的是帮助其逐渐成长为具有良好思想理念的有为青年。
        一、科学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很多初中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再加上教师拥有的有效教学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导致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之中仅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来讲述深刻的文化课知识,很多学生对其中的深意仅抱有一知半解的态度,并不能够将其中的精华理念吸收消化为自身的处事原则。尤其在是在讲授德育理念以及法律知识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无法帮助学生真正走入到课堂环境之中,其中的人生哲理是极为深刻的,仅凭借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学生难以真正将其全方位领略。针对这种教学现象,德育教师应该及时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学习小组之中都有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同龄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是较为相近的,在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的时候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了解到他人思维方式之中的闪光点,也能够清楚认知到自己思考环节之中的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在讲授《友谊的天空》这个单元的时候便可以积极利用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组内讨论对彼此的印象,并要求每个学生都需要在大家面前讲述一件令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关于友谊的故事。学生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能够更加其全面地了解彼此,让班级内部形成一种隐性的凝聚力,真正让每个学生构建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充满友爱的环境下良好生长。


        二、积极组织学生排演话剧,带领学生走进道德情境
        很多教师在进行法律知识讲授的时候之所以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根本原因便在于这种类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并且距离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极为遥远,学生难以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对法律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德育教师便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深刻理解法律常识对于学生一生的重要价值。学生如果能够深刻领会法律知识中的核心内涵,在处理任何突发事件的时候都会变得极为冷静,并且可以运用法律知识作为保护自我切身利益的铠甲,帮助自己免遭迫害。对此,德育教师可以找到合适的教材主题作为蓝本,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话剧的排演,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将自己融合于课堂之中,切身领悟到法律的威严性。比如,教师在讲授《走进法治天地》这个单元的时候便能够积极使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假设学生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丢失了自己的钱包,随后,学生便向警方报案,通过调取公交车上的监控录像获取到了重要的线索情报,没过几天警察便帮助学生将自己的个人财产原封不动找回。这种话剧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内涵,具有短小精悍的特性,学生进行话剧排演的过程便是吸收法律知识的过程,通过实际的参演,学生也能够切身感受到法律对于社会和谐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随后教师再进行具体理论课程讲述的时候学生便能够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于课堂之中。
        三、深度挖掘教材生活价值,帮助学生升华课堂内涵
        无论是何种方面的知识都需要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这样才能够发挥知识本身的重大含义。德育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需要具有这样的先进理念,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之中积极运用其中的深刻内涵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教学本身的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将教材的内容进拆解和剖析,总结其中的深刻内涵,将教材之中的具体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够意识到德育知识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到学习此项课程的重要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在社会中成长》这节课的时候便可以积极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举手发言,叙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之中都获得了怎样的便利条件,并说明我们之所以可以在社会之中健康成长得益于谁的不懈付出。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注意到自身的良好生活来源于社会制度的先进,以及社会劳动者的辛勤工作,让学生能够树立感恩精神。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成长为能够为社会贡献价值的优秀人才,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具有实际价值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院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知识的灌输,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发展进步,为社会培育出具有先进道德理念且能够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文香.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浅议[J].才智,2019(19):144.
        [2]李永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浅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66.
        [3]杨爱萍.生态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