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对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影响探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马径芳
[导读] 本文试图从外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探究,设法有效地转化在课堂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
        学困生,顾名思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里所提的“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方法、技能及情感感受等的习得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习得困难,往往表现出种种不良的行为举止,诸如上课伏台睡觉、目光呆滞、思想游离、搞小动作、交头接耳、搞怪起哄、看课外书、故意迟到等等。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从学生个体原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查找。本文试图从外部环境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行探究,设法有效地转化在课堂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就好像一块大理石,有许多雕塑家参与雕刻,这些雕塑家主要包括父母和家庭、教师个人、学生集体、亲戚朋友、街头伙伴、书籍世界、受教育者个人等。可见,学生的成长成熟,除自身的个体因素外,主要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和安歇的归宿,家庭环境的优劣,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一)父母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样,孩子会根据父母的举止,有样学样。所以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和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反映家庭教育的效果,体现父母的眼界修养。表现乖巧,活泼开朗,做事有规划有章法的孩子,家庭一般较为和谐,父母相对易于沟通,较为知书达理。而表现出任性,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要么目中无人,要么事不关己。喜欢推诿狡辩,出现问题均归咎为外因。这样的孩子,对应的家庭和父母,多数是不和谐的,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的影响。兄弟姐妹,叔叔伯伯,七大姑八大姨,以及与家里关系密切的朋友,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历程都会有所影响身居其中一员的学生个体。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无法摆脱这些重要人员的语言、成就、命运走向、关键事件等的牵连。个别成员对学生个体的关怀关注,激昂斗志,有可能促发学生积极向上,奋斗不止;一些成员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则将学生引向消极怨世,享乐主义,得过且过的路径。
        (三)家族兴衰的影响。学生成长于家庭,家庭依附于家族,家族的名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生规划。一个家族,如果有明晰的发展史、奋斗史,家族成员齐心协力记载传承,言传身教,则励志奋斗的种子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孕育成长。反之,若一个家族缺乏和谐,内斗连连,一家看不得一家的好,在学生的心中就会种下一颗不和谐的种子,成长的都是消极、怨恨和无奈。
        二、接受教育环境的影响
        学生受教育的场所,主要来自学校和一些培训机构,这些教育环境对学生知识构成很关键。
        (一)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自我完善,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现代人接受教育必不可少的成长环境。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办学理念、管理水平、硬件设备、师资力量、教研能力等因素,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农村初中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硬件软件条件相对落后,特别是受“人往高处走”的影响,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于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这样的环境里,缺乏优秀的教师,拔尖的学生,也就缺少了优秀的榜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歪风邪气胜过正道宣扬。由此引发诸多厌学、弃学的学生,形成恶性循环。
        (二)培训辅导机构的影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乡镇也开始出现学生教育培训辅导机构,条件好的家庭,为提高自己小孩的整体素质,开始有意识地送孩子去培训学习。有一定实力的机构,自然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也能够真正对学生的素质能力有所帮助和提升。更有一些家长借助当前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安排自己的小孩进行网络培训,针对性更强。这些培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影响还是较为深刻的。
        三、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个大染缸,几乎所有人都难以摆脱社会的浸染。

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社会发展的趋向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前社会的形势对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急功近利,受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的影响。有钱有车有房,生活无忧无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无拘无束,这是当下许多人追求的生活目标。年轻的学生更是受网络影视等信息的影响,希望自己一日成名,一夜暴富,整天想入非非,梦幻连连。这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让人好逸恶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丧失斗志,一天到晚晕沉沉。这样的状态谈何学习?能有什么收获和长进?在课堂上能不扶台发梦?面对教师的讲解传授能不嗤之以鼻,毫不在意?学生若走进了价值取向的误区,要想扭转,用九牛二虎之力都还是困难!
    (二)仇官仇富,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动机的影响。当前,国家反腐力度很强劲,“打老虎,拍苍蝇。”,几乎就是口头禅。在这种氛围下,社会里衍生出较为严重的仇富仇官心态,而社会信息化几何级数地演变,则让很多人总是怀着投机取巧的生活动机。这些心态与动机,悄无声息地溜进校园里,成为学生闲聊的话题。
        (三)好逸恶劳,得过且过的人生导向的影响。农村初中学校里,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因为农村土地流转,生活逐渐好起来。虽然说没有达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程度,但他们能知晓,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时代媒介和工具的出现,让许多人足不出户就能日进斗金,出现所谓的“宅男、宅女”,“网络直播”“微商”等等新词、新职业、新的生活方式。世界在变小,生活更便利。于是我们常常听到“谁谁直播有名了,有钱了”“谁谁做微商发财了”等等。让在校的部分学生感觉到,学再多也没有用,别人轻轻松松就赚到钱了,我为什么就不行呢?好逸恶劳,得过且过的心态由此萌生。
           四、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在学困生转化方面的动态联系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对学生的教育各有职责和侧重,三者之间紧密结合,相互制约,只有积极主动相互联系,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减少学困生的出现。
    (一)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学生的品性与基本的行为习惯源于家庭,一个学生发展成为学困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从出生起,与父母的教养与启发有关。父母家人过于专宠娇惯,缺乏正向规范的引导,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难以驾控。当家庭引导出现问题后,父母家人就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老师的教育上,而一个班主任管控几十个学生,出现一些学困生时,教师又把教育转换的希望寄托在父母家庭的教育上。然而为人父母,并非天生就会教育孩子,需要后天的学习与修炼。当今社会缺少专门的学校或培训机构手把手地教人怎样去做父母,于是作为学校,有义务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二)加强学校与相关教育职能部门的联系。教育是一个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的教育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学校是教育的前沿阵地,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指挥机构,顶层设计决定教育的走势。学校要加强与教育职能部门的联系,深化教育改革,确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要结合学校的实际,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品德素质,学校要与上级主管部门做好协调,准确定位,适当施法,明确培养目标,充分打造学校的教育特色。
    (三)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引导。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在所难免,特别是对于处于逆反期的初中生影响更为深重。一方面,当前智能手机普及化,再落后的地方,都能找到,同时因为网络费的低廉,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多数青少年手中的玩物。智能手机对于学生而言,一是玩游戏,二是聊天,三是浏览许多不良的信息。这样的行为结果,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网络应用的管控,网络舆情的引导。    总之,要想有效地转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习得困难,关键是不断地利用环境因素激发学生个人的斗志。以家庭为主战场,学校为主阵地,社会为总方向,共同构筑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根本的解决方向。
参考文献:
[1]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探索与研究[J]. 柏应娟.华夏教师.?2018(04)
[2]提升家长素质,形成教育合力[J]. 陈慧.内蒙古教育.?2017(04)
[3]换个角度看学困生[J]. 张艺.卫生职业教育.?200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