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应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期   作者:马昱
[导读] 作业是我们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作为老师,我们自然应对学生的作业予以足够的重视。
        摘要:作业是我们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作为老师,我们自然应对学生的作业予以足够的重视。可是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甚至会令个别教师失望。
        关键词:学生;作业;现象;内容;方式
近二十年来,我几乎每天都能遇到或听见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这种事常常发生在“差生”身上,也会不经意的发生在所谓的“好学生”身上。不少老师对此现象往往会很生气,常常会质问学生:“全班那么多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什么你(们)就不能完成呢”?不少老师针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批评,有的老师就采用罚站或停课补做作业等。尽管如此,这些办法还是只能治得了一时,管不了长久。今天处理了这几个学生,明天另外的几个学生又会重蹈覆辙;今天罚他刚补完这一科作业,明天又会拖欠另一科作业。
那么经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呢?当我们班主任老师每天早早去班级督促学生提前打扫卫生和早读,再顺便看看学生在做什么时,常常让我们吃惊地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正在忙碌地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很少看到学生在积极地讨论一些不懂的问题或者在诵读经典。就因作业问题,我曾狠狠地批评过一些学生,有时还把经常拖欠作业的学生家长请到学校,想了解完不成作业的原因。在我批评他们时,有些同学随口说“我忘了”。“我昨晚做完数学作业太晚了,就没来得及做语文作业”。还有极少数学生说:“我不会做。”当然也会有其他的原因,但是以上三种原因是我听到最多的。后来我开始认真地思考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我们老师布置作业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数量过多,缺乏趣味性。2、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上,没有注意学生的个人差异。3、作业评判的方式、标准都过于死板。4、布置的作业质量不高,有时作业的内容超出学生的认知,让学生难以完成。
显而易见,如此布置作业与新课程理念是相悖的。我们可以认真想一下,我们是否注意到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新课改这么多年以来,对全体学生的作业要求上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一直都要求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这样的做法怎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中,我们没有过多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只希望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做事。

长此以往,我们不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不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究竟应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呢?作业内容怎样才能既突出重点又能体现“合作学习”“做中学习”的理念呢?我想,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充实、丰富作业内容,优化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首先不能全是单一的、内容重复的书写作业,应尝试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制作、实践、讨论、探索等形式的作业;而这些作业的完成往往都需要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布置作业中也应注重“合作题型的设计”,作业完成的方式不能只局限于用统一的纸书写,应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把握控制作业的难度。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的难度不能凭我们的主观臆断,也不能以某次考试为依据,而必须以我们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同时还应预测学生能够完成本次作业的的程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处理好作业与课本内容的关系。设计作业时,除了考虑让学生对课本内容再度熟悉外,还应侧重训练学生将文本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挖掘、实践课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作业的完成时间应该因“生”而异,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能完成作业的时间是不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老是让学生同一时间把作业交齐,本身就不是科学的做法。好的做法应当是:将交作业的时间有原来的一个时间点变为一个时间段。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早一些时间交作业,同时也应对晚交作业但作业质量不差、而且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与同样的表扬鼓励,应该承认并允许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导致完成同一件事所需时间不同的客观事实。
5、作业的检查方式及评判标准也应进一步改善。比如,我们让学生搞的一些小制作,作业的评判单靠老师一个人,难免显得过于单一,所以评判工作最好能让其他任课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合作。传统上,我们评判一份学生的作业时,除了作业的正确率外,作业的整齐程度也是评判的标准之一。那么,随着作业内容的不断丰富,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创新的东西,并应当关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意志、态度等。
总之,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对知识巩固、拓展、内化的过程。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我们应牢记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务必突出“做中练、做中学”,而不能再是单纯的“写中练”。真正落实新课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学生学会学习[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王淳,李菁.后作业布置,关注学生情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3)161
[3]王艳梅.布置作业要关注什么,中国教师报;2015-05-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