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郜丽明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8期   作者:郜丽明
[导读] 建筑工程是十分复杂的工程,是有很多复杂程序和技术组合而成的

         摘要:建筑工程是十分复杂的工程,是有很多复杂程序和技术组合而成的,而且每一个环节联系的都非常密切,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而在建筑工程这些复杂的工序中,混凝土浇筑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施工工序,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需要抓的重点。所以,施工人员必须要根据混凝土浇筑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建筑工程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充分发挥出混凝土的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特点内容
         通过实地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地区的企业在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在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只是沿用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效果巩固,在质量完善性方面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分析中来,要着重把握混凝土与钢筋的比例,利用混凝土密度内容的分析,采取更为科学的施工工艺,这样可以对大体积的混凝土的特点进行凸显。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这一环节会对建筑工程的高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混凝土承受的压力较大,会使得时空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要想更好的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就要结合不同的建筑工程结构,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深化施工质量的重要策略。
         2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不足
         2.1施工材料质量欠缺
         一些施工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忽略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从而对整体建筑的质量造成影响。使用质量不过关的混凝土施工材料,还会降低施工效率,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还可以导致工程整体的施工成本增加,使整体建筑施工周期延长。
         2.2技术因素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一项对于技术要求含量相对比较高的技术之一,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材料的搅拌环节,就需要严格地控制各项材料的比例,进而使得混凝土的配制比例能符合既定的标准,才能较好地保障混凝土的质量情况。例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配制的水量相对较多,就不可避免的会使得混凝土浇筑表面出现气泡,从而影响实际的浇筑质量。
         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
         3.1施工准备
         (1)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1)对模板的要求:所有结构、构件的尺寸和位置必须足够准确;强度、稳定性以及刚度必须充足;保证模板接缝必须密实,不能有任何的漏浆现象。(2)充分、彻底地清洗模板与砼的接触面。(3)保证清扫孔的留置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4)在开展砼浇筑之前,用水将木模板润湿,保证模板不存在积水。(5)如果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那么可以将框架梁、模板拆除。(6)上一层梁板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一层模板和支撑都存在。(7)严格保证模板接缝必须严密,在柱梁模板接缝的位置应用胶带纸封贴。
         (2)混凝土的搅拌。严格按混凝土的上料顺序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将石子、水泥和砂石按照配合比放置在料斗中,然后陆续加水。在搅拌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施工材料的配合比,认真检查,做到精准地计量材料。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选择合理的外加剂,此举可以提升混凝土搅拌质量。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如果添加了外加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搅拌通常应用到的设备为强制式搅拌机。
         3.2优化施工方案的选择
         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为了达成施工目标,一般采用全面分层、二次振捣的方式。

在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自身存在的气泡与水分而产生的微小空隙,是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所以应当借助振捣的方式去减少空隙,强化混凝土与钢筋的整体粘合度。这亦是减少不同分层之间系数值差异的有效手段,借助这样的手段,能够在改变混凝土内部结构的同时降低裂缝出现的的概率,进而使得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优化工程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之后,在尚未出现初凝现象时,便可以开始二次振捣。但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出现初凝现象之后,便要停止二次振捣。
         3.3优化钢膜处理,完善浇筑技术
         当然,除了外部完善技术之外,在实际对钢筋工程钢模处理以及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进行把握的过程中,也要优化各项技术。比如,我们在对基础准则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要注重技术规范的检验,对钢筋的技术标准、技术数量、技术种类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在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技术把握进行推进的过程中,要对浇筑的自由高度以及浇筑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出现了不良的情形,要及时进行优化和解决。当然,在对混凝土浇筑中的浇筑板面等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解的过程中,要根据规范要求,对振捣方式进行创新,以更好的对振捣器的作用以及移动间距的合理性进行确保。
         3.4施工缝处理措施
         (1)如果需要在施工缝的位置继续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那么必须等待原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超过1.2MPa才能够进行。(2)在对施工缝的位置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将施工缝中的杂物充分、彻底地清除,并且将其润湿和冲洗干净,保证施工缝的表面没有任何积水的存在。(3)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提前将施工缝铺水泥浆。控制水泥和水的比例为1∶0.4,或者铺设一层和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控制其厚度在30~50mm之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接缝的处理质量。(4)在开展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缝的处理细致捣实,保证处理施工缝的混凝土和其他结构可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5施工与养护温度控制
         如果在炎热的天气下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可以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去完成,每层浇筑厚度要控制在法规限定的范围之内,不可过厚,这样才能够确保浇筑物的整体散热能力,防治出现裂缝,同时可以借助预埋水管的方式去降温。对于拆模的时间也要合理调整,如果出现急剧降温的情况,为了避免温差过大,需要做好表面保温。养护的主要目标便是为了防止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外部的覆盖物,可选择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等,覆盖层温度需要依照科学的方式去完成计算,不能凭借主观经验去进行调整。一言蔽之针对温度的控制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亦或是养护过程中都应当落实到位,贯穿全过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
         4建筑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
         根据以往的研究,在实际的浇筑环节应注意以下内容。(1)需要注意浇筑的方式,避免引用集中倾倒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浇筑操作,避免对混凝土浇筑模板或者已经放置好的钢结构骨架造成比较负面的影响。如果在这一环节拟进行浇筑的混凝土高度超过2m,就可以应用串桶或溜管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浇筑。(2)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最好在混凝土搅拌后4~5h内完成有关混凝土项目的浇筑,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
         结论
         综合以上论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在对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结合目前的发展需求,对实际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了解是尤为关键的。在这个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使用性能和安全发展需求,对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创新并引进最为先进的技术,这样才能够加强各个细节的严格把控,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拓展以及创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子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5):38-39.
         [2]胡晓喆,付强.浅谈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5):99.
         [3]陈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及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