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做与想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4期   作者: 杨曼菁
[导读] 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才喜欢?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才是生动活泼的

         【摘要】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才喜欢?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才是生动活泼的?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环节?如何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
         【关键词】幼儿;音乐欣赏;指导;游戏策略

   前言
         幼儿音乐欣赏是幼儿感知、理解、体验音乐作品的一个实践过程。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其音乐境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理解能力,丰富幼儿的音乐想象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健康的审美态度。多数幼儿不能演奏乐器,但却能感受他们所不能唱,不能演奏的歌曲与乐曲。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可见音乐教育是幼儿最好的启蒙教育之一,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音乐欣赏是指:幼儿倾听音乐,对音乐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过程。可是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的老师音乐欣赏教学能力非常薄弱,本学期初在我园开展的欣赏活动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一:欣赏乐曲《打字机》,小朋友坐在位置上,认真地听着音乐。听完一遍后教师提问:听到了什么?可是孩子们没有反应。接着,教师就开始抑扬顿挫地讲起乐曲的内容。
         案例二:欣赏乐曲《水族馆》,教师在让学生倾听第一遍时就开始跟随着音乐做动作,老师的动作很优美,小朋友们“看”得很认真。欣赏第二遍时小朋友在教师地带领下跳起舞蹈。
         案例三:欣赏乐曲《森林舞会》,教师出示了各种动物的图片,但因为乐曲的节奏偏快,是一个小班的活动,孩子在没听清音乐的情况下随意的乱舞,老师对乐曲的选择与熟悉不够,也总不能卡住节奏指导幼儿,导致活动上成了三不像。
         分析:以上的三种情况在我园音乐教师第一次组织欣赏活动当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案例一中的教师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主人,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主体性,孩子对老师的提问回答不出,并不是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孩子要把所感受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教师要想办法提一些具体形象的问题来改变这一现象,而不是把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们。
         案例二中的孩子们在做动作时可能对乐曲的节奏和速度会有一定的感受,但是没有真正欣赏过乐曲,而且动作和感受都缺乏个性化。事实上欣赏音乐是个体活动,聆听同一乐曲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感悟。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倾听。倾听是音乐欣赏的重要基础。“倾听”是一种有意识地听,带有注意的“留神地听”。在此所提及的倾听不仅需要有注意的参与,而且往往还需要有情感的参与。

活动中教师过早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我观察了孩子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不会去“倾听”这首音乐。培养幼儿“学会倾听音乐”是至关重要的,不然,整个活动的基石就不牢固,势必影响活动效果。音乐欣赏活动不只是一堂课,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
         案例三中的老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这也是目前幼儿园教师的一个比较现实的现状,对乐曲的理解不到位,对音乐欣赏活动的选材不了解,选择了不合适很年龄段的乐曲,导致活动最终的不成功。
         在进行了一轮的欣赏观摩课后,带给我很大的冲击也促使我进行了思考。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才喜欢?怎样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才是生动活泼的?教师应该如何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环节?如何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我想,还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选材
         恰当的选材。幼儿年龄小好动,因此欣赏的作品首先应该具有幼儿比较熟悉的音乐形象,以便提高他们的欣赏兴趣。如《龟兔赛跑》、《狮王进行曲》等,孩子们一听马上会想起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动物形象。由于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欣赏过程中就容易找到他的音乐形象,易于理解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
         其次,音乐欣赏的作品不能太长,其结构也不能过于复杂。表现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生活实践和认识,在欣赏活动之前可以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这样幼儿容易进入角色,愉快的参与活动。总之选择一个好的教材是成功上好音乐欣赏活动的首要条件。
         二、恰当的指导
         欣赏活动是一种安静的聆听活动,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是让幼儿听听、讲讲、动动,由浅入深,从感官欣赏到理智欣赏的过程。如果在上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时,只是让孩子单纯的听或机械地模仿,不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孩子学得很被动,效果也不佳。应该是主动的动与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音乐,主动参与活动,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不仅仅让幼儿使用听觉,而是要同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来丰富、强化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幼儿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首先是听音乐,既在多次听赏后,才能加深理解。让幼儿听一听、讲一讲,有个感官欣赏,使他们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但音乐作品欣赏光靠幼儿的听觉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运动觉,让幼儿动起来。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是在“动”中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同时活跃思维,产生想象,因而音乐欣赏除借助教具、语言外,还要依赖动作的帮助,来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老师在指导孩子欣赏时,除了要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还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孩子的兴趣,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熟悉理解作品,获得欣赏的乐趣!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把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和活动,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感受到其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我们音乐欣赏教学还需要不断进行探讨、研究,发展幼儿的音乐素质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积累音乐教学经验,并逐步形成新观念、新思想、新经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关华,《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
[2]孙红芬,《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家庭教育》
[3]李妲娜等主编:《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4]黄莉莉主编:《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5]蔡觉民、杨立群编著:《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