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6/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8期   作者:权庆民
[导读] 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要: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基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其质量的高低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房屋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地基工程是房屋建筑项目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质量好坏与房屋建筑质量好坏成正比。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房屋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地基处理技术,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固性。
        1地基处理技术的特点
        1.1地基施工安全问题
        地基承载着建筑工程整体的重量,对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施工难度也随之增大。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违规操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来执行,或者是在设计阶段存在问题,都会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如此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1.2困难性
        地基处理中出现的很多质量问题大多是因为细节方面处理不当引起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措施,做好地基细节方面的处理工作。地基处理作为一项特殊性较强的工作,主要是在地下作业。因此,地基处理的难度系数也相对较大。由于地基埋在地下,很难在完工或施工期间找到地基施工中的问题。如果无法及时发现地基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安全风险,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坏,后期工程和使用安全性无法保证。
        1.3复杂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涉及的地质环境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地区的土质也有差异,如冻土、软土、硬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各地区在进行房屋建筑地基施工中就需要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如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土质,就涉及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通常一处房屋建筑项目需要用到多种地基处理技术,显得尤为复杂。
        2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施工技术
        2.1振动沉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主要有电动机、传动装置以及振动器等组成,这一施工技术主要被应用在砂土或者黏土区域,主要是通过外界传递的振动力,让机械设备与土层之间形成一种共振效果,从而实现对土壤结构的改变。同时通过不断的振动,使土壤的与桩体的摩擦力减少,从而使桩基能够深入到土壤之中。这一施工技术具有比较多的施工优势,例如施工成本比较低、操作简单、辅助机械设备的使用量较少、施工效率比较高、沉桩的质量较好等方面。
        2.2地基夯实法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质而言,可以分为轻微、中等与强烈三种类型,在选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时,强夯法是比较适用的。在对湿陷性黄土地质实行强夯法之前,要先确定好黄土类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夯实程度;在规划的强夯范围内,施工之前应该要保证场地清理干净,并用砂石将场地铺上一层,值得注意的是,要确定好地下水位的位置,避免波及地下水,如果在规划强夯范围内有涉及地下水,可以选择设置排水渠;加固地区一般比强夯范围要小1/2,强夯范围要比实际加固地区扩大3.5m以内;确定强夯范围之后就要根据实地情况设置夯击距离,对夯击点间距进行合理的扩大或缩小;计算每个夯击点的处理次数,是以明确夯击点间距作为前提的,处理次数一般是5~10次,确保在夯击后每个位置点的下沉距离不能超过50mm;在夯击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位移,严重的可能会对周边土质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发生形变、震颤等,因此,在夯击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设备位置,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相比于其他的地基处理技术,夯实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有效提高地质稳固性。


        2.3 DC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
        在现阶段的地基处理过程中,DCC灰土挤密技术的应用需先开展深层强夯施工,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螺旋钻机将灰土分层注入到地基中,并且在灰土成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开展夯击作业,对桩基进行不断的锤击,以此达到桩径扩大的目的。在该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注入的灰土与桩尖土进行融合后,会形成相应的复合桩基。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需结合具体工程情况进行打孔结构的科学调整,以此起到消除地基湿陷性的作用,最终达到控制地基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的作用。据调查,经过该施工方法处理过后的复合地基,其承载能力能够有较大的提升,与原先未经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比,可以提高2~7倍,而且地基的深度也能够增大5~40cm。需要注意的是,DDC灰土挤密施工技术的应用,并非是所有地形条件下都非常适合,如若区域内地质特性为湿陷性黄土,那么该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取得较为良好的处理效果,如若施工区域非黄土地区,那么该施工技术的应用无法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实际效用,效果不佳。
        2.4置换土质法
        置换土质法指的是把那些承载力不强、与地基建设标准不符的软土层予以置换,可以选择使用质地坚硬的土层进行取代,这样就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置换土质法主要是对房屋建筑建设中的软土进行换填,具体操作为:先挖掉软土层,再使用砂石、土火矿渣进行回填。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改善之前软土地基中的不稳定要素,以让地基条件与施工标准相符。在进行回填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使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并且保证回填材料具备较强的抗压性和耕地的压缩性。置换土质法适用于淤泥、膨胀土以及冻土等软土地基中,具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在填充完毕后,施工人员还要将填充的土质进行压实,以保证地基条件符合施工标准。
        2.5真空顶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这一施工技术在软土地基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施工人员需要预先对地基附近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确保地基条件符合施工要求。在施工区域地面敷设一层细砂,将其作为砂垫层,然后再敷设一层密封膜,从而将地基与外界进行隔离,用机械设备将密封区域内的空气和水分进行抽离,从而实现一个真空的环境。这样就在建筑地基区域和外部形成了明显的空气压力差,这样能够有效的将地基受到的压力进行分散,从而实现提升地基强度,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性的目的。真空顶压地基施工技术具有安全性能比较高、施工质量优良、施工工期短等优势,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项目中。
        2.6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指的是在施工的时候,为了提高土壤强度以及减少地基土的收缩性,使用重锤并确保地基固定向下落,以起到夯实地基的作用。强夯技术的重点是准确确定夯实位置。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提前应用试夯法来对夯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在应用此技术的时候,施工人员应注意到地下水因素,利用抽水泵抽取地下水的时候,待地下水下降至适宜位置时,采用砂石将地表铺好,防止在实际操作时出现地基下降的情况。然后,应将四周土体移动到中点位置,使土质出现饱和,确保土质坚韧性达到标准,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房屋建筑的总体安全性。
        结语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若地基基础质量不达标,极可能引发惨重的损失。在地基基础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灵活应用,比如桩基施工技术、地基加固技术、深基础施工技术等。
        参考文献
        [1]胡存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居舍,2020(2):
        60.
        [2]凌越剑.房屋建筑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0(1):90-91.
        [3]张德凌.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15):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