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心脏瓣膜术后病人自我管理中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期   作者:季萍,施熠婷
[导读] 研究延续护理对老年心脏瓣膜术后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对老年心脏瓣膜术后自我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老年心脏瓣膜术后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实施延续护理。将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对。结果 分别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提高其疾病知识认知程度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住院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心脏瓣膜术;延续护理;自我管理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疾病类型,该病的发生与风湿热、退行性改变等诸多因素有关,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对正常的血液流动产生影响,损伤心脏功能,进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随着医学技术的完善,年龄因素已不是手术禁忌,心脏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手段。但其只是心功能恢复的开始,出院后还需要服用药物、监测、营养等方面的自我管理,上述均会影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而老年患者术后自我管理水平较差,常出现病情反复、再住院的情况,降低其生活质量也加重家庭负担。国外及我国的香港地区通过推行延续性护理来提高老年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缩短住院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但是,在国内延续护理仍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出院后的患者的健康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因此还需根据患者需求加强延续性护理。故本文就延续护理在该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心脏瓣膜术后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n=36):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值63岁,年龄最大值78岁,年龄平均值(70.52±2.36)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1级12例,2级15例,3级8例,4级1例。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2例,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6例。观察组(n=36):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最小值64岁,年龄最大值79岁,年龄平均值(70.61±2.42)岁。NYHA心功能分级:1级11例,2级16例,3级7例,4级2例。手术类型:二尖瓣置换术1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参与者对研究内容清楚,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由责任护士负责,包括遵医嘱进行术后相关性护理、发放科室自制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提供出院指导等。
         1.2.2 延续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延续护理小组对其进行出院后为期六个月的随访和干预护理。(1)成立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组长)、住院医师、主管护师、责任护士。(2)出院前:①责任护士为患者建立随访档案;②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③设立微信公众号及微信交流群,应用Teach-back沟通模式,指导患者及家属咨询、服药打卡等。④同患者家属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3)院外延续护理:①微信随访: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微信视频随访。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等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指导。②健康宣教:每日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相关的康复知识;③加强家庭对患者的支持:支持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疾病管理。④上门随访:了解患者自我管理及现存问题。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应用改良版心脏病自我护理行为评价量(SNBAOHD)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共7个条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值为36分,得分越低表示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依次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对比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x±s)分]

         3 讨论
         术后老年患者因相关医学知识缺乏且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再入院几率增加,对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增加了其心理及经济负担,故因对此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得分从出院前到出院6个月时逐渐升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从出院前至出院6个月时逐渐降低,说明通过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对老年患者术后实施延续护理,一方面是通过住院期间提供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是出院后通过网络、随访等方式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健康宣教,这些不仅能监督患者完成自我管理项目,还能促进健康习惯的养成,避免病情反复迁延。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出院前至出院6个月期间不断升高,且再住院情况比对照组更少,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表明通过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巩固手术效果并改善预后。本次研究显示由于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存在自我管理差的情况,影响了疾病预后,而延续护理能够在术后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并改善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应用在老年心脏瓣膜术后患者中具有重要地位,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本次研究仍存在不足,如样本量少、抽样范围小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增加样本量、扩大抽样范围,为老年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探索更有效的延续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古春英, 杨钊群, 张日英.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J]. 黑龙江医学, 2019, 44(09): 1121-1122.
[2] 邹天意, 邓露. 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护理配合[J]. 天津护理, 2019, 27(04):452-4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