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肠道手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肠道手术后腹胀患者80例,先入院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行常规护理,后入院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行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并调查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38/40)更高,且护理满意率97.50%(39/40)也更高(P<0.05)。结论:针对肠道手术后腹胀患者,临床给予中医护理效果显著,可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关键词:中医护理;肠道手术;术后腹胀;应用效果
腹胀是指腹部的一部分或者全腹部胀满,在目前临床消化内科较为常见,属于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肠道手术术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降低生活质量。诱发肠道手术术后腹胀的原因呈现多样化,例如麻醉创伤、手术牵拉以及手术创伤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机体胃肠神经功能紊乱,最终导致患者术后腹胀并发症。因此,临床务必要加以重视,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术后腹胀现象。据有关资料显示[1]:中医护理可大大改善肠道手术术后腹胀症状。故本次试验尝试将中医护理用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道手术术后腹胀患者护理过程中,取得显著效果。现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定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开展本试验,且共收集此时间段在我院接受肠道手术后腹胀患者8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性病例23例,女性病例17例,年龄下限24岁,年龄上限40岁,平均(32.42±2.15)岁。观察组:男性病例21例,女性病例19例,年龄下限25岁,年龄上限41岁,平均(32.44±2.13)岁。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纳入统计软件,差异并无明显性差异(P>0.05),可比。
入组标准:(1)符合术后腹胀相关诊断标准;(2)术后排气困难;(3)自愿加入,家属同意。
出组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合理饮食;协助患者翻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等。
观察组行中医护理:(1)做好基本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叮嘱患者正确留取标本;(2)帮助患者多多翻身,减少压疮发生风险;(3)了解患者饮食喜好,并依此制定合理膳食计划,调整良好饮食结构,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多多喝水,并鼓励患者术后6h服用100—500ml萝卜汤,每间隔4h服用一次,以此通气行气;(4)对患者给予中药外敷,所用方剂包括30g芒硝、30g木香、30g大黄、3g冰片,将这些中药材研磨成细末,加入甘油调和均匀并包裹于双侧纱布内部,放置于患者肚脐上并利用绷带固定好,每间隔12—24h可换一次药。在整个中药外敷过程中应密切注意保护手术伤口,防止伤口感染;如遇寒冷天气,可加热甘油调制,提高患者外敷温度的舒适性,加快药效吸收速度;(5)密切观察患者肠胃蠕动状况,多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有无排气;(6)主动向患者讲解肠道手术后腹胀相关知识,重点讲解与腹胀相关的中医学知识,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7)掌握患者心理情绪,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做好中医情志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嘱咐患者不可大声呻吟,减少胃部气体。(8)协助患者仰卧,在患者右侧由轻至重按摩其足三里穴和支沟穴,时间5分钟,直至患者明显感觉穴位发酸发热为止。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评估临床疗效,疗效判定:(1)治愈:经护理患者腹胀感完全消失,排气正常且未见肠鸣音;(2)显效:经护理患者腹胀感明显好转,间歇性排气且可见轻微肠鸣音;(3)有效:经护理患者腹胀感有所改善,排气较为困难且明显可见肠鸣音;(4)无效:经护理患者腹胀感未见任何改善,72h仍存在排气困难现象。总有效率是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该表内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服务及护理操作等相关护理问题10道,患者自行选择,以8道以上选择满意判定为非常满意,6道及以上判定为基本满意,5道以下判定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和分析,百分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细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
.png)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相较于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png)
3讨论
腹胀是临床腹腔和盆腔脏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症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麻醉减弱机体肠蠕动或者手术创伤,以腹胀不适、肛门无法正常排气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于患者来讲,其自觉症状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减慢创面愈合速度,预后改善效果欠佳。西医主张肛管、灌肠等方式排气,但是临床治疗效果有效。
在中医学中,手术属于一项矫枉过正的操作,可对机体严重脏器、脉络组织以及气血带来一定损伤,使得相关脏腑气机失调,经络瘀阻,从而导致术后腹胀[2]。故而中医学多以调理通气为主要治疗原则。试验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萝卜气味辛、甘、温、无毒,可下大气。观察组通过热饮萝卜汤行气通气、宽胸舒幅、健胃消食,而且萝卜物美价廉,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力度高;中医情志护理能够便于了解患者内心顾虑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加上告知患者丈声呻吟的危险性,便于患者提高护理配合力度,减轻腹胀;通过穴位按摩能够有效舒经活络,调理脾胃,生发胃气,达到缓解腹胀的目的;通过中药外敷能够大大增加肠张力,加快肠道蠕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积气排出体外。因此得出上述指标。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肠道手术术后腹胀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魏威.中医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腹胀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01):182-183.
[2]于艳.中医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01):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