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

发表时间:2020/6/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胡涛
[导读]
        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理论干事  湖北潜江  433123
        基层通讯员是企业一线宣传的“喉舌”和基层信息的传递者,应该说,在企业宣传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油田各单位、各部门都非常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更是费尽心思,当做“一号工程”抓实求效。对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专职宣传工作近两年来的经历与感受,做一粗浅探讨。
        一、我厂目前基层通讯员队伍建设现状
        客观地说,近几年我厂新闻宣传工作应该说是取得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各类报刊、网站见稿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江汉石油报》突破750篇,创历史新高。然而,一个现象也必须正视:从近两年见稿量组成来看,仍是一些厂、区(大队)专职宣传干事的“老面孔”活跃在报刊上,基层通讯员上稿率屈指可数,“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仅以2010年为例,在《江汉石油报》见稿的基层通讯员已不足20名,新老交替的“断层带”越拉越大,政工后备人才极其匮乏,这对于一个夺油创效企业而言,无疑“脸面难堪”,若长久下去,必将严重影响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目前,我厂绝大多数基层单位都有1到2名青年员工担负通讯员的职责,但从实际来看,其发挥的作用不尽人意,应该说,这和基层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明知不为型”。有的老基层党支部书记因在本岗位上工作多年,认为自己已没有发展空间,放低了对自己的要求逐渐失去热情,便自个“减负”荒废“责任田”,觉得只要员工队伍稳定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甚至有个别自以为资格老、经验丰富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在思想上竟然还没有意识到搞好宣传的重要性,认为其纯粹务虚,做不做无关紧要。二是“有为无法型”。有的年轻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岗位上干劲足、冲劲大,很想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把本单位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宣传出去,可因年轻在开展工作中缺乏经验没有章法,宣传工作杂乱无章,常出现“打一天鱼晒一天网”的现象。三是“无知无法型”。一小部分年轻基层党支部书记则干脆根本就不知道宣传工作属于自己的“责任田”,单位上连一个健全的通讯员机构都没有,就更别说开展宣传工作了,对于涌现出的好的典型和经验,也只能像过眼云烟、视而不见。
        (二)是基层通讯员队伍作用发挥不力。在工作中,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基层通讯员责任感在逐渐丧失,整个基层宣传队伍的作用发挥极其不力。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名存实亡型”。有的基层通讯员虽担负着上报本单位信息的重责,然而他们早已遗忘,已封笔多年常年不写稿件。二是“敷衍了事型”。 有些基层通讯员虽已从事多年宣传工作,然而写的新闻宣传稿件就好像在应付差事,写出的稿件如记流水账寥寥数语,完全没有体现工作的整个情况或者说没有交代事件的详细过程。三是“自生自灭型”。还有的基层通讯员也从事宣传多年,并有着比较好的文字基础,然而他们认为写和不写一个样,写多写少一个样,于是写稿纯凭个人兴趣,心血来潮时写写,工作忙时忘于脑后,如同自由撰稿人,长此一来则很容易“自生自灭”,不仅不利于基层单位的信息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往往会造成人才流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归根结底,种种现象表明目前各基层单位还缺少一套较为完善的基层通讯员队伍管理制度。
        (三)是基层通讯员新闻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就这方面,从近年来《江汉石油报》所刊发的基层通讯员稿件不难看出,稿件以图片新闻、新闻故事居多,高质量的稿件和深度报道寥寥可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要从主观和客观上剖析原因。从主观上看,绝大多数基层通讯员主动学习的“指数”在下降。由于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读书、看报、写信这些曾被七、八十年代誉为提升写作水平的“吉祥三宝”,渐渐远离他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则是上网、游戏和各种应酬,长此一来,知识匮乏、语言苍白的现象则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写作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从客观上来看,各总支和基层单位对通讯员的培训“不给力”。目前,我厂对绝大多数基层通讯员的新闻写作培训,主要采取了办培训班、实地采风的方式,客观上来讲,仅靠这些培训形式想要打造一支技精业强的基层通讯员队伍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各总支和各基层单位必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培训体系。
        二、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管理,激发写作热情。
        宣传思想工作是扎实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源头”。因此,加强基层通讯员队伍管理,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基层通讯员队伍,健全宣传思想工作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管理机制。一直以来,对于各党总支季度宣传思想工作考核,厂宣传部门实行了一套完善的五优竞赛考评机制,通过长期实践有效促进了各单位宣传思想工作的扎实开展。

对于如何搞好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我们可不妨大胆借鉴之,在各单位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各党总支根据本单位各基层队生产实际,每个月考评各单位宣传报道工作,重点加大对党支部书记的宣传报道考核力度,按上厂网页和《江汉石油报》标准,从见稿量上定任务,并将完成情况列入季度党支部考核范畴,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严格考核兑现。同时,各党支部可在各班组中设立通讯员,结合各班组生产实际,制定出季度宣传稿件完成指标,并在季度末对各班组宣传工作进行评比考核,将其考评结果,作为评比“优秀班组”、“班组流动红旗”等荣誉的重要依据,从而构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工作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通讯员写稿积极性,促进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实行量化考核。严格实行量化考核是保障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关键。要使基层通讯员队伍管理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出其合理化和公平化,必须扎实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制定管理办法。各总支可对各基层单位的发稿情况定期通报,表彰发稿多的单位。实行年度量化评分考核,并把这一考评纳入单位年度综合考评,将全年发稿情况作为评选宣传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基层通讯员的重要依据,有效推动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二是建立激励制度。作为基层通讯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撰写宣传报道往往是兼职,因此对于通讯员的劳动成果要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其落实到对通讯员的奖励上。各总支可根据情况建立稿费制度、年度好新闻评比等激励措施,有效调动他们多写稿、多出精品的积极性。同时,对成绩特别突出的基层通讯员,年底评选为厂“宣传思想工作模范个人”。
        (二)搭建基层通讯员培训平台,提高采写能力。
        写作好比蜜蜂采花酿蜜,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走不得半点捷径。基层通讯员要写出好稿件,光有积极性还不够,必须搭建一些行之有效的培训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采写能力。
        搭建办班培训平台强基础。近些年,我们厂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基层通讯员培训班,精心挑选油田资深新闻工作者对他们授课。通过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让全厂基层通讯员开拓了视野,加深了对新闻宣传的理解,也对各自的写作之路也起到了较大帮助。然而,就好比树苗需定期灌溉施肥才能茁壮成长一样,通讯员采写能力的提高也需不断“充电”,仅靠一两次的短期培训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各党总支政工办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定期把基层通讯员集中在一起培训新闻宣传写作知识,不断扩大基层通讯员的受训面和受训深度。此外,在培训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要进行室内新闻理论知识传授,更应该“走出去”到生产现场“实战演练”,多教一些具体的采访技巧和写作方法,以便加深基层通讯员对新闻宣传的理解,达到可以回去“现学现卖”的目的。同时,适时在厂内报刊《江汉采油人》上开辟《小荷才露尖尖角》专栏以及厂网页基层动态栏里,选登优秀通讯员培训班学员来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搭建网络联训平台育新人。近年来,随着我厂生产规模不断壮大,边远站点也在逐年增多,基层通讯员在边远一线采油站点工作的人数也在逐年递增,针对这一实际,各党总支应该坚持“培训不漏一人”的思想,充分发挥互联网迅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坚持开展“网络联训”育新人。一是建立“腾讯通”投稿群。充分利用厂内部信息交流平台——“腾讯通”,建立“投稿群”,使基层通讯员无论在多边远的采油队都能及时投递来搞、交流心得。二是公布e-mail邮箱地址。各党总支政工办向本单位基层通讯员公布各自的局域网邮箱地址,鼓励大家踊跃投稿,对所有来稿,认真修改、有信必回。搭建长期轮训平台铸“尖兵”。对于在基层通讯员队伍中发现的“好苗子”,分别采取长期到各总支和厂党委宣传科轮训的方式,强化写作能力铸造新闻宣传“尖兵”。在轮训中,坚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针对每名通讯员的特点,量身制定学习计划,下达任务指标,指定各总支和厂宣传干事,着力培养他们的新闻素养,提高写作能力。
        (三)引导基层通讯员“精彩演绎”,提高稿件“见报率”。
        对于宣传报道工作而言,不能只让基层通讯员唱“独角戏”,还要引导他们在宣传报道的“舞台”上精彩演绎,不断加大对外宣传报道稿件“见报率”。
        坚持疏通“交流”。针对基层通讯员对报纸版面不熟、见报率不高,丧失写稿信心的现象,各党总支一方面积极引导通讯员仔细研读报纸,帮助他们“吃透”版面,摸准编辑“口味”,有方向性地去写稿、投稿。另一方面随时了解各版面所需稿件类型,及时指导基层通讯员写稿,增强基层通讯员的写稿、投稿信心。
        坚持开展“采风”。为增强基层通讯员的“实战”经验,各党总支可以每季度进行一次采风活动,在每次的活动中拟定一个“采风主题”,收集相关线索,精选各基层通讯员深入基层站点潜心撰写。活动结束后,对写法活、质量高的稿件予以表彰,并及时对外宣传。同时,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本单位的所有基层通讯员,对各基层单位逐一“轰炸”,组织一些类似“班组采风”、“党员采风”等小型活动,并安排各政工办负责人审稿评定,进一步提高基层通讯员的写作水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