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膦酸盐类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4期   作者:严炜栋
[导读] 研究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摘要】目的:研究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74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服用钙尔奇,观察组(37例)给予双膦酸盐类药物。对比两种方案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以及疾病疼痛程度、骨密度的影响。结果:组间对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例数为11例,观察组为4例,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骨密度指标值更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膦酸盐类药物抗骨质疏松效果较高,能够提升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临床要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双膦酸盐类药物;安全性;治疗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的一种,临床治疗有一定的难度,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临床中双膦酸盐类药物的使用范围较广泛,是抗骨质疏松一线药物,大量临床试验验证,该类药物能够降低各个部位骨折的风险,减少骨质的流失速度,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中要重视该药物的使用[1]。本课题筛选出74例骨质疏松患者,对其进行临床研究,主要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入组对象均筛选自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患者,研究时间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随机分组,每组37例。观察组:男女性别比为15:22,年龄上限值为77岁,下限值为41岁,平均值为(62.1±3.6)岁。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为14:23,年龄上限值为78岁,下限值为40岁,平均值为(62.2±3.5)岁。纳入标准:医学诊断确诊患者为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沟通能力;患者同意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家属知情,签订文件。排除标准:无沟通能力;患者资料不在一般资料范围内;精神异常。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服用钙尔奇(厂家:惠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10950029),一次500毫克,一天一次。
         1.2.2 观察组
    双膦酸盐类药物,静脉滴注1克葡萄糖酸钙(厂家:国药集团汕头金石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23121)与500毫升0.9%氯化钠,然后滴注100毫升唑来膦酸(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H20041346)一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
         1.3.1在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肌肉酸痛,计算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出现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数值越大,说明治疗安全度越低。
         1.3.2使用疼痛程度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疼痛程度进行分数评估,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感受越强。检查两组患者腰椎、股骨颈、大转子、Ward氏三角区的骨密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一计算。使用(±s)作为计量资料,使用百分率作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检验值用t值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卡方。组间比较用P值表示,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为4例,对照组为11例,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如下表:
         表一 不良反应出现情况(n(%))

         2.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和骨密度无较大数据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骨密度指标值大于对照组,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统计意义(P<0.05)。如下表:

        
         3 讨论
         近些年我国骨质疏松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现出上涨趋势,其中患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老年人占比最高,该疾病出现的原因与年龄不可分离,老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素质会不断下降,骨质也会流失,身体代谢出现异常。当然很多疾病也会诱发骨质疏松的出现[2]。在出现骨质疏松之后,会出现关节疼痛、身高变矮、呼吸功能下降等多种表现,而且还会增加骨折出现的概率,骨质结构退化。所以在平时要提高对骨质疏松的重视,做好疾病的预防,在患上疾病之后,要及时治疗。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药物种类非常多,其中常见的有钙尔奇、双磷酸盐类药物等,钙尔奇主要是补充体内钙元素,各年龄段人群都适用,在服用药物之后,能够维持身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细胞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等需要,还能够形成骨质。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对患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良反应出现例数较多,而且增加骨质量较少[3]。所以在临床中,多会选择双磷酸盐类药物。双磷酸盐是一类与钙晶体有很高亲和度的人工化合物,主要是溶解和抑制钙结晶,临床可以治疗结石疾病,此外还能抑制骨吸收作用,能够治疗骨质疏松,还能够降低骨折出现的风险,防止变形性骨炎的出现,在服用之后,能够抑制骨质吸收的速度,该药物对骨骼有很强的亲和力,在进入身体之后,吸收速度比较快,在骨中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更少。能够对骨骼中破坏骨细胞进行作用,对破骨细胞抑制,而且还能减少破骨细胞出现的数量,对细胞活化产生影响,加快破骨细胞的死亡[4]。双磷酸盐药物能够促进骨骼的重建,增强骨质的强度,双磷酸盐在进入身体之后,能长期保留在骨组织中,其半衰期能达到十年以上。双磷酸盐类药物在治疗骨质疏松疾病效果明显,使用上非常简单,而且随着药物的升级,其效果更高,但是双磷酸盐需要长期服用,在停药之后,骨密度会出现下降,骨组织中的双磷酸盐减少,在临床中,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服用时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服药期间还要注重对生活习惯进行调整,每天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多晒晒太阳,加快身体对钙元素的吸收,增强骨质[5]。平时也要对饮食习惯进行调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食物,补充身体需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在治疗后,骨密度指标在增加,疼痛程度在减弱,这就说明双磷酸盐类药物在抗骨质疏松治疗中,效果较高,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减少骨质的流失,在临床要推广。
         【参考文献】
[1]谢静, 严晓旭, 马凤莲,等. 狄诺塞麦与双膦酸盐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 42(10):869-874.
[2]王荣, 马江卫. 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9, 39(2):77-8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