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
喀左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一般在海拔300-400米之间,属于大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委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气温为8.7度,年均降水量为491.5毫米左右,整个植物生长期(4-9份)的降水量为451.6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平均日照时数为2807.8小时,平均无霜期144天。由于喀左县具有发展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土壤条件,因此,向日葵是我县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我县油葵主要以小麦下茬和坡地种植为主,具体种植技术要领如下:
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杂交油葵新品种康地5号、F51、美国矮大头GW667等种植,这些品种属于一代杂交种,充分发挥异交作物的杂种优势,与常规油葵相比,植株较矮,整齐度好,没有份枝,适应性广,籽粒小但很饱满,具有较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榨出的油品质优良。一般薄地平均产量为150—200公斤/亩,平肥地产量为250—300公斤/亩,比常规品种增产35%—50%,籽实含油率高达46—50%。
1.1康地5号:该品种属于油用型早熟向日葵杂交种,生育期短,夏播生育期85—89天,株高150—160cm,叶片数 21—25 片,叶色深绿,舌状花冠黄色,花粉量大,果盘呈微凸状,果盘直径18—21cm,果盘倾斜度4—4.5级,瘦果果皮黑色,边缘暗灰色。单盘粒重56g,千粒重69g,籽仁率77.8%,含油率48.6%。一般亩产165—225kg,产油80—110kg。植株茎秆粗壮,早发性好,抗病性强,抗倒伏,耐高密,抗旱耐肥水,耐向日葵霜霉病和锈病。适宜在西北,华北,东北油葵产区夏播或复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是救灾油葵品种。
1.2 2F51:叶片31片,叶柄较短,茎粗2—3.4厘米,茎秆坚韧。花盘舌状花橙黄色,盘径17.6-21厘米,单头粒数800-1800粒。籽粒果皮黑色,中锥型。植株群体整齐,平均株高180厘米左右。籽仁率75.89-77.2%,百粒重5.6-7.8克,籽仁粗脂肪含量53.23%,子实粗脂肪含量41.52%。春播生育期95-105天。耐菌核病,抗褐斑病和黑斑病。抗旱、抗倒。
1.3美国矮大头GW667:矮杆、花盘大、产量高。株高90cm,比G101矮60-80cm。花盘直径28cm.一般亩产250-420公斤。比G101增产10-30%。茎杆粗、节间短,抗倒伏能力强。矮大头GW667植株矮,叶肥大,叶柄短,茎杆粗壮,节间短,抗强风、抗冰雹,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耐旱、耐瘠,耐盐碱,适应性强。耐菌核病,高抗锈病。可以在干旱,瘠薄、盐碱地区广泛种植。既能春播,又能夏播;既能平播,更宜套作。矮大头GW667,春播生育期100天,夏播生育期85-90天。大面种植,肥力好的亩留苗3600-4200株;肥力中等4000株左右;肥力差的3000-4000株。花期花盘为黄色,花粉量大,自交结食率高,花盘紧凑,受降雨影响小。出油率高、油质好。千粒重70g,籽实含油率50-54.9%,出仁率76%。
2.整地施肥:可以选择土地平整,肥力中等,灌排水方便,土壤粘性相对较小的地块进行育苗。油葵切忌连作或隔间种植,同一块地至少要间隔3年以上,连作会导致病虫害发生及土壤营养失衡,减产严重。一般前茬为小麦、玉米、瓜类等农家作物较理想。由于油葵根系发达,需水肥量多,因此要获得高产,一定要深耕,深翻整地有利于主侧根生长,减少地下害虫危害,翻耕深20—30cm。保持土壤具有较高的通气透水性。平整土地,无坷垃和根茬,提高播种质量。施基肥1000公斤/亩,复合肥25公斤/亩,硫酸钾5公斤/亩。
3.播种:油葵生育期一般在80—100天,为避开开花灌浆期在高温多雨季节,播期宜迟不宜早,春播5月中旬至5月末播种,夏播7月上旬播种为宜。播种方法以点播为好,每穴两粒。播前选好选好种子,晒2—3天,以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点播用种量为用种量0.5—0.75公斤/亩,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3厘米,土层稍干旱时增加到5厘米,土壤墒情差时要造墒播种。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亩留苗3000—4000 株。其中,F51小麦下茬水肥条件好的平肥地宜稀植,保苗3500株/亩,山坡地可适当密植,保苗4000株/亩。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可适当加大行距,降低株距,改善光照状况,增加产量。
4.田间管理:
4.1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出苗后及时查看,缺苗断条的要带土坐水移栽。油葵是双子叶作物,子叶大,出苗比较困难,尤其是整地质量不好、天气干旱少雨时,易造成缺苗。点播时可在行间播种备用苗,缺苗时及时移苗补栽,补苗后立即浇水。
4.2间苗与定苗:向日葵要早间苗,一般2片真叶间苗,4片真叶定苗。全生育期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结合定苗进行,第三次在封垄前进行。
4.3中耕除草培土:油葵生育期内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一周后进行,第三次中耕在封垄前进行,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高度10cm,以促进油葵根深叶茂,防止倒伏。
4.4打杈、打叶:有些品种在花盘形成期,中上部的腋芽会长出分枝,虽然也能长出花盘,但通常花盘小,籽粒不饱满,还会影响到主茎花盘的发育。要及时摘除分枝,促进主茎花盘的生长。对于叶片有病斑发生的,以及下部的老叶、黄叶要及时摘除,以利于通风透光。
4.5人工授粉:油葵属异花授粉作物,大面积种植一般采用放养蜜蜂授粉。面积小的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具体做法为:在开花授粉期,将相邻的一对花盘对在一起轻轻搓一下,在油葵进入开花期(整田有70%植株开花)后2—3天进行第一次人工授粉,人工授粉2—3次,授粉在上午10—11点效果最好。
4.6肥水管理:油葵虽有抗旱特性,但实际上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因此在干旱情况下,小麦下茬有灌溉条件的进行灌溉增产显著,可在花盘形成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灌水,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可以提高含油率。油葵对肥料的吸收前期较少,后期较多。春播油葵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追肥。播种时没施基肥的,可在7—8对真叶时开沟追施氮钾肥,亩施碳酸氢铵25公斤,或尿素8公斤加氯化钾15公斤。夏播油葵在苗期每亩可追施尿素5—7公斤,现蕾开花前追肥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施肥深度10cm左右。
油葵生长前期需水量小,抗旱能力强,宜进行蹲苗以促进根系生长。地表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死亡。在现蕾至开花前,如遇到旱情,应及时浇水。
5.病虫害防治:油葵苗期虫害主要是地老虎和象鼻虫。春播油葵棉铃虫发生危害轻,一般不用防治。夏播油葵后期如果危害重,需防治。防治地老虎的方法是撒毒土。每亩可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1—2公斤,掺入40—60公斤细沙土,于傍晚撒在幼苗旁。防治象鼻虫:选用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功夫菊酯1000倍液喷雾。病害重点是菌核病和黑斑病。菌核病又称烂盘病,在幼苗至开花期都能发病。黑斑病在叶、叶柄和茎上形成黑斑。防治方法:(1)、合理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2)、发现病株要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运到田外集中销毁。(3)、使用杀菌剂,如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800倍液的多菌灵进行喷雾防治。
6.及时收获:向日葵对收获时期的要求较严格,过早、过晚收获都会严重影响产量。油葵花盘背面呈现黄色,茎杆变黄,中上部叶片退绿变黄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可进行收获。在生理成熟后 8—10天花盘变成黄褐色时最佳,收获过晚易遭受鸟害、鼠害或自然落粒造成损失。收获后立即在晒场上摊开晒干、扬净、防止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