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10
摘要:目前,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之中的初步环节为设计阶段,可以促进轨道交通和城市融合发展的重点所在,然而设计工作更为关键。设计工作可以为规划细节并逐步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处理经济和技术关系并确保建设项目质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阶段若干问题。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阶段;问题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等多种形式,属于绿色交通体系,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成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积和组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具体施工中表现出如下几项特征:(1)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建设规模大、投入成本高,工程施工往往需要综合多方主体一同参与。(2)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周期长,普通的单线工期一般在4~5年,复杂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甚至需要花费数十年之久。(3)对施工技术要求严格,城市轨道交通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涉及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等不同学科领域,再加上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式各样不可估量的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全面结合不同的技术和标准。(4)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在实际施工中,有着不同分工的施工人员相互间要开展好交流协调工作,以此确保全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有序开展。
2、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阶段流程与问题分析
轨道交通工程在完成前期工程可行性、立项工作后转入设计阶段。根据相关规范,按照设计工作的深度划分,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
(1)总体设计: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规范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要求,提出项目建设的设计原则、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统筹考虑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地下管线,环保等各方面的条件约束,对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设计方案与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规划与安排。本文中的总体设计是狭义的概念,特指设计阶段的一个设计流程,起于设计单位确定后,终于初步设计之前。(2)初步设计: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在总体设计制定的设计原则和标准下,进一步明确工程规模、确定拆迁、征地范围和数量,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有关建议,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订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因此,初步设计对后续设计的影响较大,在设计阶段中至关重要。另外,需要在保证工程切实可行的条件下,对造价的控制,进而顺利获得审查机构对项目建设的批复。(3)施工图设计:城市轨道交通附属设施应根据城市空间的整体布局做统筹规划,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依据周边的地理环境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优化调整,使整个城市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在整个空间规划中的融合性更加紧密,城市环境更加和谐统一。
3、对策分析
3.1、运用大数据分析的设计技术
在最初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作而言,客流预测则是其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城市轨道交通最终建设、确定建设规模的关键依据。怎么提升客流预测的精准性,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现今,全国各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基本上都会发生客流预测和具体偏差方面的问题。
究其原因为:基础数据调查抽样率、抽样样本和实际发展存在偏差;地面公交系统的发展和预期存在偏差;城市规划的调整;调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线路建设时序和进度。客流预测所受到的影响的客观因素为动态化发展,运用之前的客流分析已经难以达标。对于和客流有关的海量数据,合理运用计算机大数据分析能力,紧跟城市规划变化、地面公交系统发展、轨道交通网络变化的,来高效、精准的将重要信息摘取出来,掌控客流发展的内部规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发展的变化趋势,并提出未来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预测资料,以此来为城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工作提供更为坚实的依据。
3.2、轨道交通设计中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枢纽大多数都是采用立体布局形式,尤其是土地价值的升高以及地铁交通的快速发展,更加快了城市交通的立体化进程。采用竖向垂直方式进行整合设计,也就是空间的竖向叠加,通过对地铁站地下空间和上盖综合体的集约化竖向叠加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这种整合设计方式也是重组空间功能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地铁交通功能、娱乐购物功能以及办公等功能的相互促进,通过聚集效益可提高综合体的经济效益,并为城市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采用竖向垂直方式进行整合设计,也就是在开发轨道交通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带动效应,从而实现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在设计中可以采用集中布设方式来进行地铁车站以及商业区的布局,例如,可以在负二层设置停车场,而在负一层设置其他功能区。同时设计人员可以选择与地铁车站保持独立的一个地下空间建筑内集中安排商业部分,并利用相关建筑以及通道与地铁车站相接。如果在地下商业街部分无停车场配置时,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垂直分层方式来布局站台、站厅、通道以及商业区。而如果地下停车场以及地铁站都位于建筑外部时,则应通过步行道来连接地下空间。
3.3、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规划与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的商业规划与设计工作,能够将土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如果地铁周围具有大型商圈的时候,通过这样方式能够将城市空间进行最好融合。但是,需要付出非常高的经济造价,同时需要提问进行规划设计。大部分设计者会把地铁中的大量人流引入到商场中。通过中庭中的自动扶梯,能够延伸到地铁站厅,可以直接将人引导上来。建筑师在对公共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经常会将广场的出入口进行过渡,将人们有室外街道成功引到建筑物的内部。在此时,可以把广场设计成封闭式的,这样人们能够通过自动扶梯以及楼梯进行地上地下之间的来往。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家会从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之间进行自由的转换,与纯粹上的交通空间相比,这样的方式有着非常强的趣味性,人们的心理会更加的舒适,同时对于空间格局没有进行破坏,对于城市中环境的优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对商业综合体进行设计的时候,完整的步行系统更够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方面的效益。
3.4、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与环境设计策略
首先,进行城市交通轨道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在灾害状态下的交通疏散情况,通过健康、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保证轨道交通的使用安全与人员安全。同时,轨道交通空间还需注意对环境的设计处理,力求做到卫生、舒适与安全。其次,综合分析城市轨道建设中的相关构筑物对城市交通与环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针对有负面影响的构建物,最好能进行合理处理,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设计的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天,赵晓波.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中的环保理念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4):70-71.
[2]陈君涛.城市轨道交通设计阶段若干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01):153-155.
[3]王嘉欣.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健康、高效、可持续的发展[J].工业设计, 2015(0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