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江松胜

发表时间:2020/6/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江松胜
[导读]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最为直接相关的公共物品,过去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它的建设问题,却忽略了它的维护问题。
        东莞市洪梅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  523160
        摘要:市政道路作为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最为直接相关的公共物品,过去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它的建设问题,却忽略了它的维护问题。本文对市政道路维护中政府的基本职能展开了阐述,对市政道路维护中政府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性的研究,重点对市政道路维护中政府管理与改革的有关对策展开了探讨和如何推行更为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提供有普适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市政;道路维护;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市政管理是城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贯穿于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城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各个方面都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性行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市政道路的施工环节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却也因此忽视了其维护阶段的建设。我们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维护的阶段上。
        1 市政道路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1.1 维护资金欠缺
        相对于市政公共设施快速发展的要求,市政道路维护的投入总量仍然不足,市民未享用到市政道路带来便力舒适的体验感。道路维护与管网建设也得不到配套,仅靠政府筹集维护资金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政府财政投入总量的不足和经费分配不均,从整体上抑制了市政道路维护的供给,直接导致了市政道路维护供不应求的局面。同时政府财政在后期维护的资金投入也非常不够,对后期维护工作的漠视,使得道路质量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善。
        1.2重复性开挖、养护难度大
        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同时城市化加速建设。在现实的市政道路建设中,由于缺乏各方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各部门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和施工秩序,而造成不是电力杆线的迁移影响施工,不是地下管理的铺设动力要掘开路面,就是排水管道敷设挖断了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安装影响电信管网正常运行或重复翻修为解决城市内涝等。这种重复性的修建致使道路地质结构遭受严重破坏,路面已经不堪重负。这无疑增加了市政道路的养护难度。
        1.3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部分市政道路却存在着修路不养路、建设不管理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对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没有做到权责分明。只有在满足养护前提下、实行维护义务和责任,施工企业和项目部还应开展不定期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活动,用随机抽查和针对性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有效监督和控制对恶意损坏道路建设的违法行为。由于执法过程中难度系数大、执法力度不够,使很多有损于市政道路的案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审理。对于把关不严、违反程序、玩忽队守的作业人员要严肃批评教育、处罚或复查,发挥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
        1.4 道路养护缺乏技术创新
        基于日常的生产、生活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事物的修改都要比原始的组建复杂得多。同样,道路的维修和保养相比较道路的建设而言,更需要技术的支持。原因在于,道路维护不仅要考虑初始地理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如何与原路尽可能完美的结合,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现阶段随着科技进步,我们也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在道路修复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和日益严峻的运输压力,仅仅靠硬件设备的增加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道路的维护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技术改革,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道路维护理念和技术,将道路的维护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人与路的和谐共处。
        2 市政道路维护中的应对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并建立区际之间的互助机制
        政府部门在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分配资源,分出重点工程,侧重选择投资工程,并加强对修复工程的投入及管理。对于道路维护投入资金实行专款专用的制度,而防止挪用市政道路维护经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保障道路维护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在同一个城市之内,鼓励相对发达行政区域向贫困行政区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城区做好市政道路维护工作,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以固定的制度形式加强区际互助,这是解决城市不同区域经费分配不均的又一办法。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边缘贫困区域的各种经济元素必然流向富裕城区,富裕城区的各种经济元素也必然流向城市贫困区域,这样的贫富交流是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作为政府必须正确引导区际合作或互助,鼓励资金、资源、人才互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尽量把贫困区域的市政道路维护工作做好,缩短城市各行政区域之间的差别,形成均衡的发展态势。
        2.2加大城市总体规划
        成立城市管线总协调部分,建立统一的城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体系,协调、安排各类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线工程应与城市道路、公路及沿线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埋后浅埋的原则,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减少道路重复开挖和管线多次建设。管线综合规划应当处理好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城市现状与交通规划的关系。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施工单位在组织施工设计时,应当分考虑管线保护与应急预案,并要求建设、施工单位在建设时应当敷设示踪线和安全标识。对于已建成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的道路,原则上不再审批道路开挖,所有管线必须按规划进入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管线共同沟业主可以有偿出租或转让管线共同沟。
        2.3 完善道路管理体系,加大巡检维护力度
        多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才能保障道路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行,这个过程就要求发挥市、区两级的管理作用。其中,市政道路维护工作的重点就是管、养分工,具体指的是:首先,市与区的职能不能混淆,市级主管部门管理主次干道,区级主管部门管理各区的街巷道路。其次,各单位之间的合作程度要加深。随时监管各道路的运行机制,并且要把握好道路维护的工作情况,是否采用碎石封层与稀浆封层技术,是否采用 100% 的破碎集料检查稀浆封层的原材料。切实保持道路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2.4公路养护技术创新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公路建筑企业需要在原有的公路养护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和改革新技术,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实现机械化与智能化作业。(1)建立分段养护档案。通过在计算机系统化中记载和维护具体路段的管理信息与养护信息,对于发现的出现“病害”的路段進行电子化管理,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采取这种软件系统处理能够相应的减轻公路养护的负担。(2)管理现代化。全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属于新型技术之一,其简称是GIS一T,结合公路的实况空间信息,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建立相应的三维模型,通过这项技术为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提供信息,提高了信息提供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让公路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成为现实。(3)智能自动化。在公路养护与运营中,要让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发挥计算机管理的快捷性、有效性,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检测技术,综合运用雷达检测以及高精度传感器,从而自动化开展公路质检工作,还能够让数据信息分析变得更加准确,让公路养护能够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3 结束语
        市政道路是我们长期关注的设施项目,需要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市政道路面临的资金欠缺问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监管不足及维护技术的落后等问题,采取可行的对策解决问题。市政道路的维护、管理在制度的指导下,积极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加入到市政维护队伍中来,合理调配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市政道路维护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保证市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的稳定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庆,吴庆玲.城市基础设施经营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安志刚.城市道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建筑建材装饰,2017(24).
        [3]池晓敏,李广松. 关于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思考[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7):1043 -1044.
        [4]潘小鸽市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